导读
很多人现在的工作状态时休息5分钟,工作两小时;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其实可以做到工作5分钟,休息两小时!
逻辑思维说,低效员工分两种:第一种你看到他的时候,他似乎都在努力工作,但是你刚一转身,他就在看小说、逛淘宝、聊微信,这种员工叫出工不出力;而另外一种就是不上网不看小说,不逛淘宝不购物,不聊微信不打岔,但就是不出业绩,这种员工叫出力不出活,也就是俗称的“瞎忙活”。
我们公司下班之前,总是会开个工作总结会,每个人汇报一下自己这一天做了什么工作,干了什么事。很多人就很恐惧这一刻,因为说不出自己一天都干了些什么,往往随便编一两个交差,汇报的时候就肯定会心虚,心虚之后便是恐惧,恐惧自己不能为公司提供什么价值,害怕自己被淘汰。
现在“瞎忙活”的人越来越多,感觉自己一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但是回过头看一看,好像工作做得并不多,别人5分钟做完的工作,他用了1小时。这种人往往很难成就一番事业,除非他比别人多活500年。
所以,今天在这里,我想分享两个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自发的结果导向
老板们总是在说,我要的是结果,而我们总是在辩解,我们的过程很艰难。
其实,换位思考,如果你是老板,你会喜欢听到“事情已经办好了”,还是“我们这个工作有点难办”。
作为员工的本职不就是为公司解决问题的吗?不然公司花钱请你来有何用?
真正激发一个人的方法,就是给他一个理由,让他激发自己。
而老板用来激发你的方法就是结果导向,他只看重结果,所以,你也要朝着结果的目标走,这不是压力,别把这当压力,这就是你要发挥的作用,别说过程中有太多你不懂的地方,请你来就是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来当一个好奇宝宝的。
为什么结果导向的人当了老板,而过程艰难论的你要给别人打工。
很简单,因为过程困难论者总是处在不断的困难、犹豫、困难、犹豫中,时间很快就浪费掉了。而结果导向的人往往很简单,他不会有别的干扰,他会一心去把问题解决掉,朝着结果走,往往结果很容易就出来了,这也是很多创业者的特性。
如果你是腾讯的员工,千万别问马化腾为什么要结果导向,因为他会开除你;如果你是阿里巴巴的员工,千万别问马云为什么要结果导向,因为他会说服你;如果你是万达的员工,千万别问王健林为什么要结果导向,因为他会直接弄死你。
神奇的方法论
说到方法论,想起了很多鸡汤文里面写的:“比别人更努力,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
我不全盘否认这个观点,但我更赞成:花80%的时间完成别人有时间做的事情,花20%的时间完成别人没时间做的事情。
80%的时间是让你“泯然众人矣”,而20%的时间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就是说,用80%的时间完成别人用100%的时间完成的事情,而多出来的20%的时间就是去思考更高层次的东西。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都形成一套方法论。这个方法论也很简单:
1、把自己的工作流程化、傻瓜化
很多人每天的工作都是重复、重复、再重复的工作,那么,怎样能把每天的重复的工作时间节省下来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怎样才能用5分钟的时间完成以前1个小时完成的事情?
只要把自己的这些重复的工作流程设定成一套“傻瓜化”的流程,以列表的形式把这些工作的每个步骤写下来,然后按部就班的去完成它,记住,每个步骤都必须结合结果导向。这样,不仅可以省下做每件事的时候思考下一步动作的时间,也可以很有效的提高自己的工作专注力。
2、找出事物的本质
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所有事,只要追根溯源,都能找到他的本质,都有他的前因,才会有他的后果。
所以,在工作中,我们要善于找到这个工作的本质,找到工作的关键点、关键人物。
举个例子,公司派你去跟另一个公司谈合作项目,但是对方的老板不在,于是你找到了老板的秘书,跟他谈了3个小时的合作事项,快要谈完的时候,该公司项目的负责人打电话问你怎么还没过来,你才知道该公司的老板让项目负责人跟你对接工作,你跟秘书谈这么多其实然并卵。这就叫没有找对关键人物。
其实你只要仔细去分析一下会发现,每一项工作真正的关键点、关键人物都只有1个或者2个。只要利用这项工作的关键点、关键人物去办事、去完成人物,你会发现,你的工作效率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有人要问:怎样知道自己的方法论是不是最正确的?
这就需要你有能力对自己的方法论进行不断的优化、优化、再优化。而优化的方法是什么呢?这里,我就要提一个嚼烂了但却最有效的词——读书,读书可以让你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
但我这里也要说明的一点是,读书也是因人而异的,我不喜欢一上来就说读书要细嚼慢咽,因为对于一个很久没有拿起书本的人来说,细嚼慢咽会让读书变得痛苦,而且在这个效率至上的大数据时代,读书也要学会“先博后渊”,先看自己喜欢看的,快速的看,等到积累了一定的量之后,质变也就发生了,你也会慢慢的看得深入,也会慢慢从看表面完成到看本质的蜕变。
请记住:提高工作效率,要学会用80%的时间完成别人有时间完成的事情,用20%的时间完成别人没有时间完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