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焦虑,学会和自己好好相处(3)

曾经记得某位女作家说过:“大家都找到另一半了。好不容易有点时间,必须二人世界睡遍天涯海角;过几年之后开始推着婴儿车出行,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可以跟朋友们漫无目的地随便在陌生街头游走。”

所以,当Z和我感叹为什么在如此繁华的大上海,有爱人陪伴依旧感到孤独时,我只能劝她或享受或忍受,而不是像很多自助(self-help)书籍里写的那样去扩展自己的圈子,寻找志趣相投的伙伴玩耍,因为无论多牢靠的“人脉”“圈子”,都终将渐渐消失,独留我们在各种关系里。

如果选择接受这个现实,是否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孤独变得不那么难熬,慢慢从忍受过渡到享受?

网上有句话说得很对,如果已经感觉到了孤独,就没有办法“享受”了。独处,是可以“享受”的。所以,首先我们要接受“一个人也可以很好地独处”这个理念,即使你的周围有爱人和子女陪伴,也并不意味着你不需要独处。

作家刘瑜曾在文章《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里说过:

“年少的时候,我觉得孤单是很酷的一件事。长大以后,我觉得孤单是很凄凉的一件事。现在,我觉得孤单不是一件事。有时候,人所需要的是真正的绝望。真正的绝望,跟痛苦、跟悲伤、跟惨痛都没有什么关系,真正的绝望让人心平气和。你意识到你不能依靠别人,任何人,得到快乐、充实、救赎。那么,你面对自己,把这种意识贯彻到一言一行当中。它还不是气馁,不是得过且过,不是‘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这样的歌词,它只是‘命运的归命运,自己的归自己’这样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总之,这些年来我学会的,就是适应它。适应孤独,就像适应一种残疾。

听来有些无奈、残忍,但的确只有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摆平孤独。所以,找到一些能自己做的事情,认真去完成它们,然后享受结果,孤独自然就不被称为“孤独”。

比如,认真地为自己涂上新买的指甲油,静静地听一首歌,不将就地为自己做顿晚餐,安静地翻几页书,好好计划一下自己期待已久的旅行,不慌张地发呆,心安理得地赖床……

无论做什么,关键是专注!只有“专注”这件事可以真正避免让自己感到孤独。用心去做手头的每一件事,趋近完美,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在享受独处。

“专注”其实是件很性感的事,它是一种“天地也许无我,我却不在乎”的能力。

下一次,当你感到孤独、希望有人相伴时,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我做每件事都要等别人来陪?等别人陪我逛街、陪我看电影、陪我吃饭、陪我旅行?我是否一直在等别人发现我,“占用”我?我自己做这些事有什么问题吗?如果能够做得很好,成就感是否会取代孤独感?


然后,埋头去做就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