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首先是一个源自体育的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结合了教育学和心理学有了新的含义。
教练与管理者、父母的相同点:
教练水平有高低,但是即使再高水平的教练也无法代替选手比赛。
管理者能力有大小,但是再能干的管理者也不可能事必躬亲,一个人干完全部的事情。
父母的人生有成功有失败,事业成功的人不一定能成为成功的父母,再能干的父母也替代不了孩子的人生。
成功的教练一定能是培养出更高水平的选手,优秀的管理者是能更好的实现团队绩效,成功的父母则是通过陪伴教育出自立、自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孩子。
但是往往,我们的教练就是用经验认定为正确的标准动作和战术在教育选手;我们的管理者按照自己的经验在发号指令、指导员工(因为指令简单);我们的父母将自己的经验照搬在孩子身上。
因此与之相对应:选手往往关注在自己有没有按照“标准”做;员工关注管理者的“否定和指责”而忙于找理由和借口(指令往往被感受为指责),当员工成为新的管理者时又会复制之前管理者的模式;孩子也总是重复父母的经历(幼时被暴力教育的家长更倾向于使用暴力);……。
那么怎么成为成功的教练?成为优秀的管理者?成为成功的父母?或许下面这个小故事能给我们答案:
20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的教育学家兼网球专家高威在他开设的网球训练课程上,意外的发现一位临时调来的滑雪教练教出的网球学员竟然比专业网球教练教出的学员进步更快。他发现专业网球教练对学员动作的要求严格,并且不断示范和纠正,导致学员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是否规范上,网球飞过来时,却手忙脚乱。而网球教练对于击球动作没有特别规定,也并没有任何指导和介入(因为他根本也不是很会)相反,他们会询问选手的感觉,让选手自己体会自己的现状,根据球飞来的方向自行调整动作。由于学生自主抉择、身心放松、注意力集中,反而学习得更好,打出了更好的球。
所谓的“动作规范”应该是之前的选手用这样的动作击球效率更高,所谓的“战术正确”是之前采取这样的的战术能够打出更好的配合。但凡事没有绝对,找到最根源的目的或目标才是关键。这项运动根本目的在于击球,在于赢球,通过教练的引导、选手的感觉和体会,实现目标的动作和战术不是一成不变的,我想这也是运动的魅力。
管理者的根本目的是更好的实现团队绩效,而不是为了保住和捍卫自己的权威。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管理者往往会陷入经验主义,对他人进行指导和干涉,因而不能有效的信任、认可和激励员工。
父母是要陪伴,教育出自立、自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孩子,而不是为了维护自己尊严、教育出听话的、要沿着自己的轨迹前行的孩子。
上一篇中,提到了信任和不信任带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里还需要继续强调,信任是有力量的。
我想:当教练、管理者、父母做到了信任,尊重、引导,让选手、员工和孩子自己去体会、感受和采取行动,并帮助他们理清事实、尊重其选择,使其产生内发的意愿和努力,一切都会是那么的美好,管理实现了高效培育,父母则实现了高质量陪伴。
所谓的高质量陪伴一定不是简单的花时间与你在一起,而是我倾听到你的需求、了解你的阶段、顺势引导,关键的是孩子自己的体会和自我发展。
当然,这样做需要更用心、更多的思考、策略、设计和“套路”,要比“规范动作”、“指令”和“经验”来的复杂些,但是这样带来的是内发的意愿和努力,一定可以事半功倍。
孩子也总是重复父母的经历(幼时被暴力教育的家长更倾向于使用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