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有网友发帖称,重庆市某初级中学的食堂有男女之分。该中学值班教师称食堂区分性别,方便管理,没听说学生对此有何反应。
乍一看,以为是澡堂,天经地义。凑近一瞧,是食堂,一阵诧异。难道吃食猪鱼,也得分出雌雄,男生只能食用雄蛋,女生单品雌肉。知道这样理解有失偏颇,但食堂分男女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初中生正当年少,意气风发之时,雄才伟略之势,正是渴盼求学,孜孜不倦之龄。但少年之心却倍受网络、影视、娱乐、时尚、游戏等等因素的困扰,而陷入了与其实际年纪极不相衬的早恋、吸毒、厌世、自杀等现象。
学校教育的担忧可以理解,因为学校不愿意十来岁的孩子过早带着病态的心理和身体流向社会,这样只会给社会带着更大的诟病。但是学校教育在理清头绪的同时,不应该采取简单粗暴的禁止式命令。而应该以孩子是自然个体为出发点,因势利导,多疏导而非添堵。堵只能是暂时有所效应,一旦临时的平衡被打破,将会面临更巨大更猛烈的灾难式结果。
禹时代,为了治水。大禹在总结前人及父亲鲧的失败经验的基础上,变堵为疏,最终成功遏制洪水泛滥。虽然学生的不良现象不能简单等同于洪灾,但是管理不善的后果却一样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不应该一味添堵,而应该因势疏理。问题回到原点,食堂区分男女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从新闻中不难发现学校给予的反应是为了“方便管理”。食堂难管理,无非食堂本身营销和学生自行消费两大方面。
食堂营销涉及到采购食物的新鲜程度、烹饪过程的卫生状况、从业人员的健康问题以及销售过程的合理安排。这些学校有这个能力协调并圆满完成,但是学生这块困难较大。毕竟面向所有学生,众口难调。而且首先学生得愿意品尝,都不赏脸,全校外消费未尝不可。其次消费时的秩序现象,是整齐划一,还是混乱不堪。再来吃饭时纪律问题,是安静进食,还是吵闹烦杂,甚至出现男女喂食现象。导致学校最终采取较为极端的食堂区分性别,主要还是由于早恋现象的冲击吧!
厕所、澡堂,是因为男女有别,各自知趣的分开。食堂吃饭并未涉及个人隐私,没有必要回避他人。如果刻意地区别性别,只是为了在食堂杜绝小男女的卿卿我我,那么是不是食堂的这个举措会辐射到其他场合?
换句话说,食堂分男女不同区域吃饭,确实扼制住在小范围内亲呢,谁能保证小男女生不会到其他地方去。
学校是以人文关怀为主的地方。如果不去研究如何引导孩子正视早恋,如果不去讨论青春期孩子怎么面对异性的吸引等这些问题。而是一味的高调摇旗呐喊,一味的强势粗暴禁令,最终出现的是在懵懂中无知的恶果。
教育是“慢的艺术”,想一劳永逸的一纸禁令,杜绝某种不良现象的蔓延,是十分可笑的行为。只有在认请现状、相互理解、共同探讨,并且敞开心扉地去面对,才能真心诚意地得到回报。
突然想起来梁启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
所以,学校食堂以男女之分是可笑之举。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诗句虽然用在灵活读书上更恰当,但想借用诗句说明一个道理。教育应该灵活运用方法,而不是像一滩死水,臭而淤,只有清源才会有活水。教书育人,应多用点心,别一味添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