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猫的咖啡馆
人是一种需要相互认同的生物。当我们三观不一样时,还能互相宽容与尊重对方吗?
——题记
一
知乎上看到这样一段话:
你喜欢看书,他喜欢玩游戏。这不叫三观不合。
你喜欢看书,他说看书有什么用,不就是装文艺嘛。这才是三观不合。
你喜欢去西餐厅吃牛排,他喜欢在大排档撸串。这不叫三观不合。
但是他说那玩意死贵,还不好吃,说你真是做作。这就是三观不合。
你喜欢假期去各地旅游,他就喜欢宅在家里。这不是三观不合。
但是他说旅游有什么好玩的,不就是花钱遭罪嘛,躺在家里多舒服。这就是三观不合。
其实三观一致,并不是要求你们完全一样,而是彼此之间能够求同存异,懂得包容和欣赏。否则,你跟他分享快乐,他觉得你在显摆;你跟他倾诉难过,他觉得你是矫情。
二
对这一话题的关注起源于某天早起和舍友的一次聊天。
可能是因为从小想法都和一般人不太一样,我对观念的冲突感受得特别深刻。
三只单身的女汉子畅想将来某天如果结婚,家里家务如何分配、生养几个娃,本是无伤大雅的随口玩笑,却实在的暴露了三观。支持少生养、平均分配家务的猪和我,PK自觉做家务、想要三个娃的瑶,话题最终不了了之。
当然,在中国的语境里,很多人会说,这根本不是观念的问题,而是做人的问题、态度的问题,这固然是一种解释。不过如果马斯洛说的是对的,那精神需求所带来的冲突至少会在人满足了基本的生理生存需求之后出现。事实上我认为,人类的精神需求不会等到生理生存的需求完全满足后才出现,人类的精神需求以及观念冲突,在人成为人的时候已经相伴相生。
你读你的《圣经》,他读他的《论语》,何来的冲突?其实是没有看到精神冲突的本质:人是一种需要相互认同的生物,或者用黑格尔的话说,人是会为了承认而斗争的存在。我看《圣经》,他看《论语》,这件事本身当然没有冲突,但是当我希望更多的人皈依上帝,他希望更多的人信奉儒家伦理,冲突就出现了。这一种冲突,其实也算是资源不足所致,“认同”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源。
三
逛遍知乎、百度、豆瓣、论坛等所有和这一话题相关的留言,集中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相处模式、性格等几个方面,下面我粗略列举一下几种观念的冲突,抛砖引玉。
在美国,关于世界观争吵得最凶的是进化论者和神创论者。因为这涉及孩子的教育问题,中国的教育体系没有这样的困扰,不过,这不代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因为世界观的问题和别人发生冲突。
现在,随着“养生”观念的流行,中医也得到某种程度的复兴,一些对西医的程序化治疗抱有反感的人,负担不起昂贵的西医治疗费用的人,对民族文化有强烈认同感的人,常常会选择中医;同时,随着科学教育的普及,尤其是果壳网一类的科普媒体的兴起,“中医不是科学”的观念也在知识阶层里得到普遍认同。
在各大网站,不管是门户网站还是社交网站,关于中医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中医的背后,是一套完整的宇宙论和形而上学,无需借助任何西方的科学概念就可以解释,关于中医的争论,其实就是两种世界观的斗争。
四
我们最初关于人生观的争吵,基本就是和我们的父母,如果你和你的父母都不肯妥协,那你们可能终其一生都要为此伤害彼此。
传统观念认为,子女在人格上并没有真正的独立,他们是父母所生,在人格上隶属于父母,所以父母决定他们的人生道路是合理的,这似乎可以解释中国年轻人与他们父母的这种人生观的冲突。但是我认为,这个问题的根源还是社会发展不足。“养儿防老”与“亲友互助”,是不发达社会内部自发的社会保障机制,只有等到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私人保险公司或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取代原始的机制,父母才不再需要儿女养老,每个家庭也才可以独立应付各种意外事故。
就目前的中国而言,许多城市家庭已经符合这个条件。那些家境相对富裕的家庭,确实更容易宽容子女的独特选择。不过这对那些出身贫寒的年轻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未来的中国社会发展怎么样,跟他们的后代有关,但跟他们自己没太大关系。有生之年,他们依然是被牺牲的一代。
五
其实感情观反映的就是人生观,现在大城市中的年轻人,精神资源匮乏,感情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的精神寄托,所以他们对感情的期望很高,但也正因此,他们更难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另一半,最后不得不“剩下”。年轻人普遍不希望在人生观方面和自己周围的人起冲突,所以感情观的多样性,成为有些人追求差异的一个出口。
现在社会,越来越多的女生选择晚婚,甚至在婚前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小房子,经济和精神上的高度独立,并没有必然的带来婚姻、爱情中的幸福,甚至在某篇国际期刊上有爱情与运气相关的论断。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受传统社会家庭观念的影响,认为女生能得到多少疼爱和爱情的质量和容貌青春有直接的关系。
对于这个困扰,目前可能暂时没有解决办法,只有随着社会资源在男女之间的进一步平等分配,男性的外表才和女性的内涵才会越来越得到异性的重视;但在这个流动性越来越强的社会,女人不可能再通过传统道德逼男人对她负责,把男人绑在家里,女人只有实现经济上和精神上的独立,才有获得幸福的可能;即使这样,幸福也依然不是必然的结局,而是运气,只有在运气允许的范围内,幸福才是可以“经营”的。我和你一样,都在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努力,只是我们的方式不太一样。我和你不是对立的。
六
有人会说,我真是小题大做,从男默女泪写到人生哲学,难道是为了将不同类型的读者一网打尽?其实不然。尽管经济发展还没到那个层次,但我们时代的年轻人已经饱受观念冲突之苦。有自己成型观念的人固然必须面对各种“敌人”,那些有意逃避观念的人活得也并不快乐,一些观念上的问题,总会不知不觉爬进他们的脑海里,比如,“你想要过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比如,“你身边发生这么多不正义的事情,你真的可以安心过自己的生活吗”,比如,“对于人类的苦难,你真的觉得与你无关吗”逃无可逃的时候,也就是他们精神最痛苦的时候。
对于观念的匮乏,简单的建议当然是让他们“读书”,对于观念的冲突,简单的建议是让他们“宽容”。不过,什么叫“宽容”?可能不同的人的理解还是不一样。任何时候只要不诉诸肢体暴力以及高强度的精神伤害,那就很“宽容”了;而且年轻人应该培养属于自己的观念,正视各种观念冲突,不是要去认为这些观念都一样正确,而是要看到,多元的冲突是人类生活的本质特征,即使是强权也没法完全消灭。就像我们面对个体多变的人生需要勇气一样,我们可能需要更大的勇气去帮助我们面对多变的人类集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