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廊望去,不远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座连绵的大山,在月色朦胧或黄昏的笼罩下,愈发显得可爱,好像一幅朦胧的水墨画。在不同的时间段,它呈现出的情态是不一样的。在“月色朦胧人出醒时”,呈现的是一位若隐若现的害羞少女;在七八点太阳升起时,呈现是清新嫩绿的画面;在“夕阳无限好”时,呈现的是黄昏笼罩下的小丘一瞥画面。
每次早读或者晚读,我都觉得是一个享受的时间。很多时候,我会情不自禁拿出手机,把眼中的美定格在这一刻。那种美,无法用手机呈现,无法用言语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把自己的所见所感告诉了同学们,目的是为了引导他们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多留个心眼,作文素材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皆语文,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保持好奇心,写作就不是难事。
在我兴致勃勃地跟同学们分享的过程中,话音还没落下。一个男同学提高八倍的音调说:“老师,这些山有什么好看的?我们天天见,这不是很平常的景物吗?”这个男同学经常喜欢开玩笑,很开朗,但是有时候,不管什么好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就变了个味儿。
我并没有为突如其来的反驳声感到惊讶,因为我了解他们。但是他说的话也遭到了一些同学的责怪,意思是怪他不懂得欣赏美。我心想:正好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引导学生。
于是,我继续问:“同学们,这些山平常吗?”
“平常。”全班不约而同回答道。
“同学们是不是每天都可以见到?”
“是,一天见好多次,有时候视而不见。”
“有些同学说天天见,甚至有的同学说视而不见。这么美的景色,为什么在同学们眼里觉得是再平常不过?”
“因为太阳太大了。”
“因为不好看。”
……
同学们都七嘴八舌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因为我们没有去观察,或者观察了,但不仔细、不用心观察,就发现不了其中的美。
“是啊,其实很多同学老是抱怨写作文没有素材可写。一到作文课,就开始哭天喊地,怨声载道。但是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美就在身边,素材就信手拈来,要想写好文章也就不远了。”
此外,我还说了,每个时间段水墨画的颜色、变化等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美。这时,刚好看到窗外的竹叶,就引导学生去观察静止时的竹叶和风吹时竹叶的不同,以及天晴时和下雨时竹叶的不同,还有不同时期竹叶的颜色变化……
这是一节,我觉得是比较轻松的作文课,我并没有因为学生的反驳而生气。也没有长篇大论教学生怎么写好作文,而是通过与学生分享自身观察身边的美景经历,从而引导学生怎么样去积累素材。
每次写作文,好多同学都诉苦:老师,我不想造假,不想写别人的故事。因为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写不出真情实感。
我出来工作三年多,在作文教学中,发现学生写作时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审题不清,导致写作时主题不明确,甚至跑题。
2.书写潦草,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有些同学初中阶段还用拼音代替文字。
3.没有素材可写,很多学生表示这是最大的难题。部分学生每次写作文都是凑字数,要求写600字的作文,对于他们来说,难于上青天。
4.主次不分,详略不当。三段四段式还是存在,而且层次感不强。
针对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困难,我在平时教学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强调书写和写作技巧。初一开始强调书写,要求学生把练字当做每天的作业,以便提高书写、作文颜值。
2.为了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除了写作文,还会在课前,要求当天的值日班长在黑板上写一句名言警句,并且说说对它的理解。还会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朗读者》、《中华诗词大会》,印发《朗读者》语录给学生看。其实这也是积累写作素材,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了写作教学。
3.引导学生多看课外书。写作,我觉得可以和学生一起写,或者和学生一起分享读过的书籍。我每次看完一本书,都会在班上和学生一起分享。有些同学就会把我分享过的书籍,自己买回来看,并做笔记。有时候,我在微博上看到好的文章,也会在班上和同学们分享。或者,把一些认为比较有意义的书,放在班上,同学可以轮流传阅,比如《目送》、《于丹论论语》、《放风筝的人》……
其实,我在教学中也一直疑惑,语文尤其是作文应该怎么教,这似乎没有一致的说法。现在学生包括我们老师,大部分时候已经失去了观察能力,失去了对微小细节的观察能力。
生活本质上是平淡的,生活本身就是写作素材。这需要我们用眼看,用心感受,用情写。王君老师说过:“好的写手,一定是能够在这平淡中发现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