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把自由的市场经济---或者部分自由的市场经济---当做某种生态系统是很有用的思维方式。动物在合适的地方能够繁衍,同样地,人只要在社会上找到了专属于自己的位置,也能够做得很成功。在达尔文时代以来,工业大亨之类的人就认为, 适者生存法则证明他们确定拥有过人的能力。但实际上,经济很像生态系统,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商业世界,我们往往会发现,取胜的系统在最大化或者最小化一个或几变量上走到近乎荒谬的极端。
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律“类似,是十分重要的自然法则。马太效应的内涵指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主要作用是”赢家通吃“机制。讲究的是追求财富积累和市场要素配置效率。马太效应是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的社会心理现象。名人与无名者干出同样的成绩,前者往往得到更多的桂冠,而后者则无人问津,甚至还会遭受非难和嫉妒。马术效应所产生的荣誉追加和效应终生等现象,对无名者有巨大的吸引力,促使无名者去奋斗,而这种奋斗又必须明显超越名人过去取得成果才能获得向往的荣誉。
20世纪60年代,社会学家罗伯特·k·默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累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马太效应的启示
1.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句话使人不由得想起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理论,这种损不足而奉有余的事例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朋友多的人,会借助频繁的交往结交更多的朋友,而缺少朋友的人则往往一直孤独;名声在外的人,会有更多抛头露面的机会,因此更加出名;容貌漂亮的人,更引人注目,更有魅力,也更容易讨人喜欢,因而他们的机会比一般人多,有时一些机会的大门甚至是专门为他们敞开的。如演员、模特。
2. 利用马太效应,强者愈强,而弱者要想用较小的投入进入强者之林,关键的是一个好的战略策划,思路决定出路,只要走对路,再加上累积优势,照样可以后来者居上。
3. 在目标领域有强大对手的情况下,就要另辟路径,找准对手弱项和自己的优势,确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用最短的时间,集中最多的力量,在目标领域迅速做大,然后不断的保持这一优势。如果没有实力在某个领域迅速领先,那么,请寻找新的发展领域。
4. 模仿其实也是一个捷径,模仿者少了一个市场开拓和经验积累的过程,一起步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要想超越,就必须在模仿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种”拿来主义“其实要大家拿来的是前者的思想和理念。
5. 要想在某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的时候,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的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而若没有实力迅速在某个领域做大做强,就要不停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