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中
被称为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毛姆将自己的既往经历与情感借主人公菲利浦的成长之路一一道出。菲利浦自幼失去双亲,被无子嗣的伯父收养。伯父是一位神父,但并不仁慈博爱。将爱都献给了上帝,从而对世人无从施爱。他为人处事带着固执的算计和自私,伯母则是一位体态年迈、相貌老态的妇人。初见时,让菲利浦感受不到类似母爱的美,毕竟自己母亲在去世前留下了年轻的记忆。伯母依旧像对待亲生孩子般的照料菲利浦,但无法弥补孩子的缺陷。
而因天生跋足而以此自卑的菲利浦,陷入自怜无助,他对伯父的管教并不领情,心生憎恶,恶语相向。后被送往当地一所学校,那里孩子的未来为投身宗教而准备。
孩子在一起,有的只是群居动物本性,天生便特殊的菲利浦很快感受到了小伙伴位的排斥与嘲弄。他的跛足,成了大家无聊之余的恶作剧,被当众脱下鞋露出时,丑陋的事物向来得不到同情,只有厌恶。
另类,是我们区分自己与他人的借口。无法融入集体时,只言片语的友谊弥足珍贵。菲利浦很快获得了一位小伙伴的友情,他也因友情感受到了重视,内心得到安慰。对于珍贵的东西,重视的心易变得骄傲与自卑。
被排斥的人,总是敏感的。无法放开自我,做到大度的潇洒,因拥有的本就少,固守着角落,自怜。当假期结束,菲利浦迫不及待想见那个小伙伴朋友时,一系列故意安排的小事情,让他认识到自己的可怜和被忽视。情,向来如此。你浓我浓,才是情。一方走时,请提前告诉我,让我有准备。
一生所行,所遇皆幸。
菲利浦在友谊受困时学业方面略有所成,并感受主的召唤,他相信神迹,只要心诚。于是在假期里,渴望自己跛足能够像平常人样,并做出最为虔诚的祈祷。人生,从至信到怀疑,需要过程。而这过程,就是现实总不如所愿。神迹未降至,菲利浦失望沮丧,失去先前所相信的,在劝说下准备退学,离开这个宗教学校。
后去德国求学,所学不多,所获颇丰。在这里有不一样的人与他讨论信仰、哲学、文学,他像个孩子似的听着、崇拜着。见识,脱离既有认知,重新框架思维。个人的成长,总离不开爱情。在德国,他看到了爱情,别人身上的。回到伯父家里,这个小男孩也渴望并制造了自己对于爱情的想象。男孩的爱情,来的总是晚些,并且幼稚。唤起男孩性意识的,在毛姆看来,是较为成熟的女人。
菲利浦与一位不知年龄老处女,陷入了你情我愿的境地。恋爱的小伎俩,姑娘层出不穷。菲利浦享乐其中,恋爱中的现实与未来总是美好的,他从周边人口中极为乐观的推算着姑娘的实际年龄。省悟后断的也绝,这是他唯一不拖泥带水的爱情。在离开后,对方的相貌的丑陋、不再光滑皮肤都成了厌恶其来信的理由。
经历过爱情的男孩,便成熟了,需要事业来维持生计和今后的爱情。红与黑的时代已不再来,平民家族的孩子,如果无法做神父的话,会计也是不错的选择,菲利浦在一家会计行做实习生。他无法完成与同事的和谐相处,偏激小气,志大才疏,并不被看好。做了一段时间后,果断退出。
他要去巴黎学绘画。既定的路被侄儿否决,神父很生气,这是尊严的问题。哭泣的伯母,不知所措。在巴黎,生活并没有想像的进展。
艺术总是凄苦的,一群人若不在寒碜日子里修行,总少了些与众不同的高雅。学画的人,相聚一起抱团前行。在画室里,有许多志愿投入绘画事业的人,菲利浦作为新来的人,虚心的打量着这个别样世界。
画室负责人说,如果在我年轻的时候,有人告诉我,在这方面并没有天赋,劝我离开。我将感谢其一生。
人,都以为自己与众不同,凭借天赋可走出一片天地。而庸庸碌碌过着不甘的一生。
同在画室学画两年的姑娘,上吊了。击毁她信心的不是在画室被羞辱,而是费尽心思却脱离不了的现实。家境贫寒,相貌丑陋,资质平庸,无法认识自己。在表白菲利浦被拒,她原以为自己的丑陋粗鲁能够包容菲利浦身体上的残缺,却无法找到共同前行的勇气,她选择了离去。
菲利浦接受了这一切,目睹僵枯身体悬挂空中后,他选择了现实,在一次面对面谈话后,他放弃了
枷锁,向来存在。为了生存,便需要生存空间,空间法则由空间里的人制造着。肉体所受制约颇多,精神何尝不是如此。精神的自由,又被肉体所制约着。
宗教、艺术,两者是精神上的追求。菲利浦选择了肉体上的拯救,当一名医生。如果巴黎代表着浪漫繁华气息,那么伦敦则务实的多,毕竟奢侈品都是雨衣发家。在伦敦医学院做学生的日子里,菲利浦爱上了一位不该爱的人。
他知道她的势利、自私、浅薄、虚荣以及一系列无教养行为。可依旧陷入其中并不能自拔。在段感情里菲利浦输的一败涂地,无论他怎样的手段、小伎俩、付出都无用,因为对方根本不在意。
爱情,向来如此。付出多的,低落尘埃。在意的多,便应该能承受冷落。
追女孩子,需要钱。菲利浦这些年来没有赚过一个子,依靠的是母亲的遗产,2000英镑。家里有矿也经不住,花的差不多了,他一次次的计算着自己的金钱和未来,里面还有着那个女孩。他的钱如果省着用可以撑到医学院毕业,再找一份每周可以领三英镑的工作。
他被女孩抛弃了三次后,拾回了自己。
第一次,女孩跟一位看起来更为成熟并赚钱更多的男士走了,男的有妻子,并在她怀孕后抛弃了她。无处可去的女孩找到了菲利浦。
第二次,女孩与自己的好友相爱了,说是激情更恰当。毕竟菲利浦的朋友更为英俊,让姑娘动心。他们外出旅游的钱还是菲利浦支付。女孩无处可去的沦落街头失足后被菲利浦寻回。
第三次,她走了,无法获得菲利浦爱情,重归她想要的生活,便走了,走之前撕碎菲利浦房间里的一切。
期间,菲利浦遇到了一位值得心理上依靠的女性萨莉,萨莉是毛姆塑造的一位理想形象的普通女性,她是小说家,与丈夫分居后独自生活,依靠稿费为生。她是位有见解而温柔的女性,在她的身上让菲利浦找到了温情。但菲利浦一直不爱她,年轻时的爱情,温暖而舒心向来不是爱情的标准。在菲利浦接二连三遭遇感情挫折,感受孤独的时候,重新上门寻找萨莉。此时的萨莉待他依旧温情,在菲利浦低头认错乞求宽恕的时候,萨莉说自己订婚了。没有人能够一直等候你的浪子回头,除了父母。
菲利浦破产了,做了个投机,并血本无归。付不起学费,也无钱可承担房租,他有着尊严的选择路宿街头。《简爱》里也有这样的场景,离开康菲尔德庄园的简,无处可去,在荒野里度过几天,直到被牧师收留。菲利浦也被先前认识的一户人家收留了,并且通过男主人的关系找到了一份工作,在服装店做招待。
底层的工作让菲利浦自觉蒙羞,那是一个讲究出身的年代,下贱的工作不是一位有教养的绅士应该从事的。如果说菲利浦前的生活是种体验,而如今是真正的生活在人世。需要为自己负责的生活。
神父去世了,留给菲利浦一笔为数不多的钱,但可维持他重归医学院,直到毕业。毕业后菲利浦接受一份工作,脾气古怪的海边医生助手。并在那里获得了认可。此时的他性格柔和、待人耐心、富有理性。后面的剧情可以说用圆满来收尾,他遇到了爱他多年的姑娘,独立的见识并坚强的女性。他也放下自我,准备过着不用再漂迫的生活。
人的一生,爱情、死亡是避不开的话题。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爱情能够让自己找到与他人的相处方式,懂得爱别人需要付出,包容。菲利普的爱情中共有四位女士的出现,第一个是受诱惑的爱,情窦初开,不知是爱,到了恋爱的年龄却没有恋爱的准备。第二个是贪婪的爱,初尝过爱情的他,不知”色“的厉害,理性在情欲前一败涂地,无法遏制内心的欲望。第三个是欣赏的爱,见过卑劣,我才知道什么是高尚。可欣赏终归爱的不浓不烈,此时他年轻。第四个妥协的爱。你的妥协,在我看来是我执着的结果。此时年岁渐长,遇到可相守一生的人,放弃自私自利的逍遥,戴上金箍,成为男人。
面对死亡,幼时的菲利浦失去母亲,稍长成失去伯母,生老病死,慢慢逝去的生命。在巴黎学画时,经历一个鲜活的人,成了悬挂的尸体。后在学医之初,接触解剖时,遇到尚中年却已经成为医学实验的材料。他想着这个人的过去。直到最后曾经的好友,意气风发的过着等死的生活。让他觉得人生的无意义之处,在于无论怎样的过完一生,都是空虚的绝望。生与死,生无希望,死无地。他看透了一切,懂得地毯的真谛,生活毫无意义。
生活没有意义,人活着也没有目的。出世还是不出世,活着还是死去,均无关紧要。生命微不足道,而死亡也无足轻重。
当承担起身上的责任,不在逃避时,他知道这就是生活的样子。
我想起,生活,他一路颠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