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熏衣之夏
昨天,一辆自行车飞奔在乌鲁木齐中路,目的地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为了参加复旦著名教授陈果的《聊聊人生的意义》的分享会。乌鲁木齐路有好多红绿灯,火急火燎的时候,不幸撞上了每一个红灯。三毛说的:“得不到的才叫欲望,越得不到,就越狂乱”在这件小事上得到了印证,我确实对这场讲座抱着“苟错失,毋宁死”的强烈欲望,而我确实也挺狂乱的。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可这次我吃到了(不是你想的那个意思)。全神贯注听完了三个多小时的讲座,饿得不行,把工作人员手里唯一一瓶矿泉水要来充饥。肚子是饿着的,精神上却是在汲取养分,三个小时没有一句废话,句句是经典,我爱极了这样的老师。
听完讲座出会场的时候,我左手拿着签名书,胳膊肘夹着书包,右手拿着手机和喝完的矿泉水瓶。后来,我看见一个垃圾桶,欣喜若狂的奔去,“蹭”地丢了手里的矿泉水瓶,瞬间如释重负。
这世界上,累的类型不胜枚举:工作了一天身体上的劳累,分手之后心累,孩子不听话好累,焦急地等待好累,思想包袱的折磨好累……
我今天想谈的是后两种我昨天所经历的:焦急等待和思想包袱。
1
来上海前,我对这个城市抱着一种过高的预判,以至于我来到这里后,感觉不过如此,很大程度的原因来自于毫无章法的交通和把交通变得毫无章法的人。
我骑在路旁自行车道上,旁边是一个停靠站,公交车哗的停在我身旁,猝不及防的我摔得措手不及;等了很久很久的绿灯,终于可以独享开放的十字路口时,总会有那么一两辆电瓶车从莫名的方向来,再到莫名的方向去,他们口中的“让开,让开”是移动的红绿灯。这种感觉就好像一个吃货,巴巴的等着锅里的热豆腐,等了很久,终于熟了,冷不丁冒出一个人来跟你“分一杯羹”。
交通反映的是人们焦急的心态,迫不及待地要到达目的地,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想见的人。而迫不及待的时候,往往最容易出错,迫不及待的时候,也往往最容易忽略身边的美和重要的人。
我们心里都有一个梦想,我们想去实现它,很多时候陷入只求进度不讲效率的泥潭;我们渴望提高,所以看书,并且规定自己每天必须看几页书,很多时候为了完成任务囫囵吞枣。
我们爬了很久的山,眺望脚下这个世界,却忘了脚边盛放的映山红,姹紫嫣红,一花一世界;我们标榜自己奋斗是为了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可是最忙的时候,父母打来的电话让我们心烦,“苟富贵,勿相忘”成了一句空话,说成“未富贵,已相忘”更贴切。太过眺望远方,折损了好奇和良知。
你当然会累,目空一切,你觉得没有人陪你,你是一个人在战斗,你忘了站在你身后的人;你当然会累,一路奔波,心情忐忑,患得患失;你当然会累,马不停蹄,无心欣赏美和善,失去了精神养料。
所以,慢慢走,欣赏啊!
2
昨天和实验室的师兄师姐谈到一个问题:完美主义者如何平衡工作与爱好?陈果老师说,不得不做的事情,我给60分的努力,喜欢做的事情给80分。这是一种平衡的状态,可这件事在完美主义者的身上是失衡的。完美主义者出于“习性”或者他人的眼光,要求每件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最好。标榜完美主义的人,多多少少有一颗孤傲而渴望他人肯定的心。
渴望他人肯定是一种思想包袱,你会因为在意别人的眼光而变得小心翼翼,委屈求全,忍气吞声,不懂拒绝抑或完美主义。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你在大部分人的生命里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只有少部分的人会把你深深烙印在他们生命里。所以我们只要在乎那些在乎我们的人就好,不必为了一个模糊的印象强求自己。
走自己的路,你也许不会这么累了!
师兄对于完美主义有另外一种理解,他说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指科研),他会尽全力,但是不喜欢做的事情只是随便应付。师兄所言的追求完美和完美主义不是一个概念。追求完美不等于完美主义。追求完美是对于忠于的事业尽100%的努力,完美主义对于每件事都要求100%。师兄的这种追求完美和极致,其实理解为敬业更为恰当。在这里,似乎完美主义成了一个贬义词,而追求完美是一个熠熠闪光的褒义词。
敬业无可非议(不然敬业福也不会这么难抢了),但是敬业一定不会出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凡事都要把握度,过犹不及。
畸形地追求完美的人心里会设置一条目标地红线,并拼命去触及这条红线,有时候做不到,就会有很大的思想压力。他们常常不给自己喘息的机会,像一根紧紧绷着的琴弦,某一天琴弦断了,他们的世界也就崩塌了,因为他们的世界很单一很单纯的只有这一个终极目标。
看个电视剧娱乐放松,都会有“休息一下,马上回来”,辛苦的工作更应该劳逸结合了。
就像我丢掉了那个矿泉水瓶,累的时候,也不妨清理一下自己的思想垃圾吧!
这个晚上,最不累的就是在听讲座的时候,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活在时间之外,和世界站在一起。Be here and simply be here!
愿你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