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玛周末连续参加了两个姐妹的婚礼。眼见各地不同风俗、价值观的碰撞,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分歧多出现在红包相关的事情上。比如广州亲戚要送金器,还要新娘当场戴;昆明新郎开门红包居然每封只包2元;江苏乡下村里人吃喜酒不用给礼金等等。果然是一地一风俗,一村一惯例。
举办一场婚礼动辄数万元,收回的红包也金额可观。这些红包如何处理,常常成为新婚家庭冲突的导火线。
中国人心性羞涩,自古很少直接开口谈孔方兄,觉得说出来俗气、丢面子或伤感情。较少有人在婚前摊开来讲明的。到事后,若处置意见不一致,就会有埋怨和不满。更甚者,造成三个家庭的矛盾。
其中一个小姐妹,家境不错,从小就被娇养着。她觉得,结婚收到的红包就是对新婚夫妇的祝福,自然应该是新婚夫妇收着。她如果嫁入家境一般的家庭,公婆怕是不一定能接受这种处置办法。
还有个已婚的姐妹抱怨,她当年的婚礼费用花的都是老公的钱,公婆一分钱没出。婚礼在公婆老家举办,除了新娘娘家人一桌的红包外,其他客人(包括老公的同学朋友)送的红包都被公婆收走了,说他们以后还要还人情。搞得他们婚后几年一直捉襟见肘。
如今很多小夫妻都来自不同的城市,可能各自家乡都要摆一次喜宴,加上在小夫妻工作的城市也要摆一次。事情就更加复杂了。
在决定结婚前,男女双方就应该把事情摊开来讲清楚。把事情想得越琐碎、越细,之后的矛盾就会越少。
1. 到底婚宴红包应如何分配?
婚宴红包的来源无非以下三种:(1)男方父母的亲朋好友;(2)女方父母的亲朋好友;(3)新婚夫妇的亲朋好友。
艾玛建议,不管办几场婚宴,在每一场婚宴结束后,应清点红包,根据三种来源得出的红包金额,算出以上三种类别的比例值。注意:这个比例值不是看人数的比例,而是最后获得红包金额的比例。因为各地习俗不同,可能出现人来得虽多、红包却给得少,或者有些人数虽然少、每个都是大手笔的情况。因此,按最后金额来计算比例值较为合理。
在扣除当场婚礼的成本后,把余下的红包金额,再根据上面的比例值分配。各自按比例收取余额,未来也由各自负责归还自己客人的人情债。婚礼的成本除了酒席的费用以外,还应该包括筹备婚礼所请的公关公司费用、烟酒喜糖回礼费、伴娘伴郎们的辛苦费、车辆租赁费、亲友酒店住宿费等。
比如,婚宴总共摆了10桌酒席。男方父母亲友来了8桌,女方父母亲友共1桌,新婚夫妇亲友1桌。根据最后三方的红包总额,三方红包金额的比例是7:2:1。
整场婚礼花了10万元。收到红包总共12万。那么,扣除花费后,还余下2万。剩下的2万,则按7:2:1分给三方。
如果只收到红包8万,还差2万差额,也应该按7:2:1的比例各自承担2万的差额。
当然也有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长辈会把红包都给新婚夫妇,作为婚后储备金,这是另说。
2. 现场收红包要注意的细节
安排好了红包的归属,到了婚宴当日,还会遇到很多没有想到的问题。
艾玛就曾经看到有主人家在入口签到处当场收红包、当场打开清点、现场记账。搞到门口排长龙,红包包得较少的客人面子也很不好看。
有经验的客人会在婚宴前提前恭贺,奉上红包或礼物,避免婚宴当日混乱,主人也会印象深刻。如无法提前送达,在婚宴当日,也通常会在红包上写上祝福话语和落款,就不容易搞错。
而婚宴当天,主人要负责迎宾,通常会安排信得过的两位亲友负责收红包,在没有落款的红包上写上客人姓名,人多时互相补位,人少时相互监督,也可以说说话,免得傻坐无聊。
按广东人的习俗,婆家亲戚们要送金镯子、金项链或者金戒指,而且新娘子要当场戴上。戴得越多,代表自己越受婆家认可。这些金饰每个都价值不菲,人多事杂,不小心不见了一两件,新人恐怕都无从得知,枉费了亲友们的心意。所以,对待这些礼物,也要有专人认真记录,写下客人的姓名、礼物的种类、件数等。
香港人很喜欢用现金支票。送大额的礼金,会用支票的形式。支票比较薄,混在现金里,很容易弄丢。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支票应该与现金分开处置。在收到支票时,留意一下支票抬头的姓名、日期和金额是否拼写正确。
无论客人给的金额或礼物多少,切忌面露不快之色。钱能解决的事都是小事,莫要因为小事影响了婚宴大事。
这些只是艾玛的经验之谈,一家之言。真实遇到的情境,大家都会带有情绪,较难完全理性冷静对待。若是长辈们实在在乎这些红包,拿去就拿去了。咱们还都年轻,少许钱财上的吃亏,很快就能赚回来。就当是孝敬他们的养育之恩吧。
其他人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