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比较烦闷时,如果恰好有不是很对眼的人打来电话或有人打电话推卸责任似的寻求“帮助”时,一般表现出来的态度会是比较冷漠且不友好,甚至会大发雷霆,但事后又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可发生的已经发生了,覆水难收,怎么办呢?补救也不能像破镜重圆一样恢复原状,细细想来,这样的事已经不止一次的发生,但每次发生都没有足够引起自己的重视,自知其不知才是最大的敌人,而知其而不改、不面对,则是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任。仔细分析,究其原因,自我感觉有以下几点:
一直以来,对人不对事的主观意识没有消除。
表达语言过于直接,且有时充满了反感。
这应该来说,在别人眼中直接就是素质问题。
可能引发的后果
甚至有,明明不想做但最终必须得做的事情,即便最后做了,可在做的过程中,嘴里面唧唧歪歪不停,最终即便完成了且完成的很不错,也是吃力不讨好。
由于当时的冲动和一时的口快,没有收住,说出或表现出让他人特别不舒服、甚至反感的言语或动作,进而事后的自己就像《小公务员之死》中的主人公一样,怕这怕那郁郁寡欢多日。
如何解决这种困窘?
接电话、说话前,慢十秒再接或再说。
在内心的深处,首先想到可能的最坏结果。然后接电话或听到比这好一点的结果,自然会弥补这种落差,至少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坏,于是自然欣欣然接受,而消除那种过激情绪。其次当看到是不喜欢的人或电话时,浮现在眼前的是他的优点,而不是缺点,这个需要不断地刻意练习。
转换角度,把每一次协调解决问题,当做一次成长的机会,而不是给他人帮助解决问题。
多使用换位思考
假如自己是他,如果收到这样或那样的回应后,我的感受和想法是……
避免习惯性防御。
而最好方法是语言激励。“我完全赞同、支持你的意见,但我有点……的担忧”。
对事不对人。
减少自己不喜欢的人。也就是多看人的优点少看他的缺点,尤其是重点搜寻不喜欢的人的优点,让自己喜欢上他。
减少不喜欢的事。把解决每件事当做一次成长的机会,无论是思考的全面性、表达的清楚程度、协调联系的完美全面等等,对于自己来说都是一次绝无仅有的锻炼自己和成长经验的机会,抓住就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