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宋史·岳飞传》记载,南宋绍兴和议之后,秦桧唆使其同党万俟卨向宋高宗呈上一道奏折,捏造岳飞抗金时拥兵不救、放弃阵地等许多“罪名”。秦桧又收买张俊、王贵、王俊去诬告岳飞儿子岳云曾写信给张宪,欲与之共同发动兵变。
绍兴十一年九月,张宪被捕入狱;十月岳飞、岳云两父子也被构陷入狱。已经辞官在家、明哲保身的老将韩世忠愤愤不平、质问: 岳飞抗金,何罪之有?岳飞谋反,证据何在?秦桧支支吾吾,给出了一个臭名昭著的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气愤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当年十二月,宋高宗赐死了岳飞。
世人都认为岳飞被害的始作俑者是秦桧,秦桧也为此背上了千古骂名,永远跪在了岳飞墓前。如果说一个文官去除掉统兵十万的武将,没有皇帝的授意,那是不可想象的,秦桧也不敢干!那么,我们有理由认为:在宋高宗赵构授意下,秦桧构陷“莫须有”的罪名,除掉了岳飞父子。
岳飞抗金的主张是坚定不移,这固然与秦桧的主和完全相反,但不能忽略的是赵构是最大的主和派,并且岳飞主张“迎请二帝还朝”,这对赵构的地位是一种威胁。钦徽二帝回朝如何安置、是否要还政于二帝,这都是政治上的大问题。赵构绝不会把皇权拱手让出的,因此从内心里对“迎请二帝还朝”的岳飞是恨之入骨的,但又不能将原因公之于众。
岳飞被杀的第二个原因,在于赵宋王朝从兴起以来,就刻意防范军人势力的坐大,也就有所谓“杯酒释兵权”的典故。岳家军有十数万之众,军纪严明、训练有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说法。这支只知有岳飞不知有皇帝的军队,早已成了高宗赵构心头的大患,担心迟早有一天大权旁落。因而,赵构选择了一个稳妥的办法,利用自己的嫡系秦桧在台前实施,自己悄然隐身于幕后。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春天,秦桧死了不到半年,进士梁勋上书,劝赵构做好防御金兵的准备,并批判秦桧的主和政策。赵构明确反对改变既定方针,把梁勋流放到千里之外,下诏书说:“讲和之策是凭朕的旨意,秦桧只是辅助而已。怎么能因他的死活改变国策呢!近来无知之辈,鼓吹荒诞无据的谣言蛊惑人心,朕感到很惊骇,今后如有此类事件,一定加重处理。”
不难看出,秦桧只是岳飞被陷害事件的具体执行者,其真正幕后的主使人无疑就是宋高宗赵构。如果说秦桧跪在岳飞墓前是罪有应得,那么是不是应该让赵构也跪在那里,这样才能还历史一个完整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