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第二本书——日本桥本武先生所著的《学习力就是生存力》。回想起上学期学校布置假期阅读任务时,看着桌面上那一排教育教学类书籍,我几乎是出于一种直觉,顺手拿起了桥本武先生的这本。它之所以能在众多书中脱颖而出,一是因为它的篇幅最为短小精悍,二是它的封面设计清新脱俗,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从体量上看,这完全就是一本便于携带的口袋书,只要沉浸其中,一两个小时便能通读完毕。别看它“身材娇小”,书中的一字一句却都蕴含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这本书总共分为五章,每一章的结尾都精心设置了观点聚焦,帮助读者快速梳理和总结重点。这些观点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在教育和自我成长道路上的诸多困惑,其中不少更是让我感触颇深:
第一章:着重强调了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心舒适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毫无顾忌地去表达和写作,不必担心犯错或被批评。同时,也警醒我们,相比于一时的考试分数,学生平日里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才是重中之重。此外,还提醒我们,那些看似能立竿见影的方法,往往也可能只是昙花一现,难以产生持久的效果。
第二章:大力倡导通过阅读去探索那些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亲身经历的世界,拓宽自己的视野和认知边界。秉持着“不懂没关系,关键是要多读书”的理念,鼓励大家广泛涉猎。并明确指出,培养语文能力的核心在于写作,不要过分纠结于文章的好坏,而应尽可能地多写多练。哪怕在如今这个电子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也千万不能舍弃传统的书写方式,因为手写的过程也是思考和沉淀的过程。
第三章:提醒我们务必要让孩子清晰地认识到自由与放任之间的本质区别,自由是在规则和道德约束下的自主选择,而放任则是毫无节制的放纵。还指出,一个人真正长大成人的重要标志,就是能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体谅他人的感受。
第四章:激励我们不要害怕他人的嘲笑和质疑,要有勇于尝试新事物的勇气和决心。同时,鼓励我们积极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因为丰富多样的兴趣爱好不仅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纷呈,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我们的性格,提升我们的综合素质。
第五章:着重强调了梦想的重要性,无论我们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年龄有多大,都不能失去对梦想的追求。并对成功给出了一个温暖而又真实的定义:所谓成功,就是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享受过程中的每一份快乐和满足。
在第二章里,有一个观点虽然没有被列入章节后的观点聚焦之中,但却给了我前所未有的激励。记得从小学到初中那段时间,我一直对自己的写作水平颇为自信,觉得自己在写作方面还是有一定天赋和能力的。然而,上了高中之后,情况却急转直下,每次语文考试成绩都不太理想,仔细分析扣分情况后,发现作文部分总是拖后腿的重灾区。从那以后,曾经那份写作的自信便渐渐离我而去,留下的只有无尽的自我怀疑和焦虑。
参加工作之后,每当遇到论文、案例课题的评比活动,我都感觉自己像是在碰运气。一旦获奖,便会欣喜若狂,仿佛中了大奖一般;可要是没获奖,心里也觉得在意料之中,毕竟平日里自己确实没有在这方面下过太多功夫,每次都是在接到评比通知后,才匆匆忙忙地临时拼凑文章,质量自然难以保证。
直到读了这本书,书中桥本武老师的一句话如醍醐灌顶般点醒了我:在提高写作能力方面,最好的方法就是“写,写,不停地写,直到把对写的抵触感写到烟消云散,写作方法便会自然掌握。”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重新燃起了对写作的信心和勇气。
虽然直到现在,我在工作中撰写案例、论文和课题时,依然感觉困难重重,不得要领。但我已经下定决心,从自己最熟悉的备课、授课后的反思开始写起,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去写,坚持不懈地写,直至将心中对写作的恐惧彻底消除。我相信,只要我持之以恒地努力,终有一天,我也能在写作的道路上找回曾经失去的自信,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以下是书中观点聚焦的摘抄:
第一章
①创造环境让学生放心,说、写无顾忘。
②较于考试分数,以平日积累为重。
③立马见效,也可能会立马失效。
第二章
①通过阅读了解自身无法体验的生活。
②不懂没关系,总之要多读书。
③培养国语能力的关键在写。
④不要在意文章优劣,尽最大可能多写。
⑤即便是电子时代,也不要放弃写。
笫三章
①一定要告诉孩子,自由不同于放任。
②能为他人着想是长大成人的标志。
第四章
①被人嘲笑又何妨,要敢于尝试。
②拓展兴趣爱好,丰富人生。
第五章
①无论年龄多大都要有梦想。
②所谓成功,是以喜欢的方式做喜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