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感受”。
表达感受
- 隐藏感受
我们好像越来越不愿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被很多条条框框所束缚,习惯了服从权威和现实,而非聆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隐藏自己的感受,绝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往往和人们的成长经历、教育环境密切相关。 - 不让别人猜
学会说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让别人猜。很多时候人们没有很多时间去细细顾及你的感受,所以更多的时候,要学会清楚、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喜欢、讨厌、兴奋、郁闷、渴望、感动…… - 死循环
将感受憋在心里的人常常会陷入一个死循环:
不会表达感受——觉得人们冷漠——更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觉得人们越来越冷漠……其实未必是大家冷漠,或许只是自己过于苛求。把感受说出来,沟通将变得更容易。
感受与想法区别
我们先要学会区分“感受”和“想法”。“非暴力沟通”鼓励人们说出自己的感受,以下表格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感受与想法的区别。
我们可以看出,当我们真正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我们会使用表示心情的词汇。当我们说“我觉得”的时候,我们常常只是在表达想法。
- 示弱有助解决冲突
有的人认为,说出自己的感受,可能意味着示弱。而“坚强”的人应该硬扛。但是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示弱并不是没有勇气,而是一种沟通的策略。当双方都剑拔弩张的时候,一方收起锋芒,以一种圆润的姿态去回应对方,这个时候,对方的锋芒也会被你的柔软所触动,从而有所收敛。
感受的根源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产生了我们的感受。诚然,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对我们有一定的影响,但这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不中听的话
我们听到不中听的话时的四种选择:责备自己;指责对方;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当我们通过批评的方式去表达我们的需求和愿望时,我们得到的可能也会是相应的指责。所以,当我们有需要或者愿望的时候,不妨坦诚地说出来,而不是考虑别人有什么错,去批评别人。对自己的感受
对于自己感受的认知,往往有两种常见的反应:
感受→自己的愿望没有被满足→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愿望→他人很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感受→他人的行为→把自己的不愉快归咎于对方,利用对方的愧疚心理→得到他人的回应。感受与自身
我们常常弄不清感受与自身的关系。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使用“我感到……因为我……”的句式,帮助我们厘清感受与自身的关系。比如,公司新产品的销售额不佳,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很重视公司的发展…个人成长经历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情感的奴隶”:我们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
第二个阶段是“面目可憎”: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牺牲自己去迎合他人,会让我们觉得很憋屈、很恼怒,因而我们不再愿意为他人负责,但是我们还心存疑虑,所以态度变得生硬。
第三个阶段是“生活的主人”:我们开始认为帮助别人是一种自由的、快乐的行为。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是我们不能对他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