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到同学在朋友圈分享的一片微小说,题目叫《大餐》,原文摘录:
今天,齐老板要请我吃大餐。齐老板是我们这个小城的千万富翁,按说和我一个教书匠是没啥关系的。但富人也有求穷人的时候,齐老板的儿子小豆子刚上初三,成绩很一般。为迎接中考,齐老板请我去当家教,给小豆子补习作文。昨天他在电话里说:“明天是您第一次上门,就在我家吃顿便饭吧。”送我出门时,妻子打趣说:“咱家八竿子也打不着一个富贵亲友,这次到有钱人家做客,可别嘴馋吃坏了肚子。”我哈哈一笑,“那是当然,咱虽不富裕,大鱼大肉也常吃。”话虽如此,心里还是难免有些期待。到了齐老板家,主人将我迎进门,寒暄几句就上桌了。保姆端菜过来,我顶着一脸轻松的伪装,暗中却仔细打量着每一道菜:第一道菜是醋熘土豆丝,第二道菜是酱牛肉,第三道菜是萝卜炖火腿。齐老板问我是否饮酒。我表示一向滴酒不沾,但如果有果汁的话,倒是可以喝一点。齐老板愣了一下,笑着说:“饭前喝冷饮不大好,伤胃。咱们先喝汤,吃完饭再喝果汁吧。”保姆刚好端来一大碗紫菜鸡蛋汤,我只好强打精神盛了几勺。千万富翁家的晚餐,就只是这普通的三菜一汤吗?是故意消遣我吗?草草吃完,我再没兴趣喝果汁,踱到阳台上。想起临行前妻子开的玩笑,心里憋闷,鼻子发酸。要不是齐老板给的补习费还算丰厚,我真想拂袖而去了。开始上课,我很快进入忘我状态,全情投入到“优秀语文教师”的角色中。滔滔不绝讲了近两小时,突然肚子“咕咕”抗议起来。小豆子惊讶地问我:“周老师,您肚子饿了吗?”我讪笑一下,反问他:“你饿吗?”小豆子眨眨眼睛:“不饿呀。今晚这么多菜,我吃得好饱。”“平时没有这么多菜?”“嗯,平时没客人,我爸和我就俩菜。”补习结束,齐老板让小豆子送我,塞给他五块钱。“爸,明天你就不用给我车钱了。我送周老师用三块钱,明天上学来回只要两块钱。”“不是四块吗?”“校门口那段路修好了,不用转车,一块钱就够。”回到家,儿子见我就嚷:“爸,我等你回家带我去吃宵夜呢。妈妈说你兼职了,要请客!”夜里躺在床上,我失眠了……
几百个字的小短文,在我看来却有千钧之力,让人看完久久不能平静。这周和晓丫头的班主任马老师简单交流了一下,马老师说晓丫头的语文成绩忽上忽下,不太稳定。我仔细看了她最近的一些小测验,不仅是语文这样,数学也是不太稳定,高的九十多分,低的才八十几分,最近都没有得过满分。找了个机会跟她聊聊天,她说题目都会,但不是漏了道题就是把题目看错了。而且,父母看与不看的时候,写出来的字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人写出来。
反思最近几周以来我们的状态,一直各种忙,虽然也算是自己的分内工作,但确实没有太顾得上孩子,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她的关注和辅导。放学后把她送到居委会,回来作业做完了,吃完饭我们都在加班忙自己的事,“法定”的故事时间都得不到保证。而且忙起来,情绪上就容易急躁,在辅导她做作业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附带着戾气。孩子是能够感受到的,渐渐感觉她对我们布置的作业有些抵触情绪,连自己看故事都不乐意了。
意识到问题就该反省和改正,身边的人和事能提供很好的借鉴。我和晓丫头的好朋友杜杜的粑粑说起这个问题,他说最近发现了一个好办法,他发现杜杜比较喜欢别人请教她,把她当成小老师。发现这个秘密之后,每天都会有个小朋友让杜杜粑带一些不会的数学题给杜杜,请她帮忙解答。小家伙激动的不行,回来见到粑粑第一件事不是别的,就是问今天那个小朋友有没有不会的题啊。这样的心思我该好好学习,反思自己真的没有如此细致入微地观察晓丫头的喜好,一味的灌输和威逼利诱看来还是表面化了。杜杜粑自己除了工作还在读书,不能说不忙,但在孩子身上的心思精力没打折扣。
在孩子身上花的心思,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但这里面却是父母的取舍和担当,过了35岁才知道什么是责任,上有老下有小,自己也成了单位那颗长得比较大的草。各种压力都汇聚在自己身上,如果说不忙那是不太可能的,而且想有所发展就更加无暇他顾了。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是“小丑”,手里同时玩着“生活”“工作”“家庭”三个玻璃球,哪个都不能让它掉下来。而这其中,孩子的教育地位更加特殊一些,孩子没教育好,自己的事业再大,也不能说人生是成功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多少身居高位、腰缠万贯者,养了个不争气的孩子,晚景凄凉。
自己的事业当然重要,那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也是家庭的根基。但自己的实现和孩子的未来,是平衡木的两端,万不可为了一头而丢了另一头。环顾左右,身边把这两者关系处理得很好的也不在少数,无论多忙都要有陪孩子的时间,无论职位多高也是孩子的大朋友,无论压力多大都会留下一缕轻松让孩子亲近,无论多么的心烦意乱也要有一些耐心陪孩子做作业。而且,无论多么的富有也不能让孩子奢靡,无论多么的能干也不能让孩子依赖,无论多大的权力也不能让孩子纨绔。一口气这么多的“不能”,背后就是父母的牺牲和权衡。
回到开头的那个小故事,阶层的固化从富人越来越关注教育,而穷人越来越关注财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