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你文笔比较好,这篇报告就交给你来写吧!能者多劳嘛!”
“小李,省里来考察,要准备内页资料,你比较熟悉工作,周末加班整理一下。能者多劳嘛!”
“小林,这次要筹备一个大型会议,任务比较重,你是年轻人,身强体壮,这个任务就由你来牵头。能者多劳嘛!”
……
在机关里,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因为年轻、因为熟悉工作、因为做事负责,很多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任务总会以“能者多劳”的名义摊派到你的头上。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听到“能者多劳”这四个字,内心总是升腾起一股熊熊燃烧的激情,那是领导对你的信任和肯定呐!这个时候,自己瞬间化身成《蜘蛛侠》里那个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主角,带着“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的使命,放弃个人时间、亲情甚至生命安全,只为自己的使命而活。
能者多劳,却未必多得
七年前考进公务员队伍里的小李,便是这样的“能者”,头两年他工作干劲十足,领导随便交代一个任务,他可以晚上加班到十二点多,第二天六点多又起来继续工作,周末有任务分配给他,他也从不推辞。
领导特别信任他,重要的任务只有交给他才会放心,同事们则说小李是“能者多劳”!小李觉得自己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又有领导的信任,仕途前景一片光明。
工作时间一长,小李才发现,身边的同龄人都陆续提拔了副科、正科,自己却还在科员的位置上一动不动,工作效率虽然提高了,可任务也比以前更多了,自己经常加班的状态依然没有改变。
“能者多劳”就像是一句魔咒,扣在你头上,你找不到任何拒绝或反驳的理由,只能茶壶里煮饺子——有苦说不出。年底评优评先的时候,能者未必胜出;提拔任用的时候,能者却往往因为“年轻、资历浅”无缘晋升……能者多劳,多劳者却并没有多得!
一旦成为了领导和同事眼里的“能者”,那可不是一件值得沾沾自喜的事情,能者意味着,凡是急难险重的任务,非你不可,别人一句“不懂”、“不会”就把任务推得干干净净,但你是能者,不存在做不来的问题,推了就是态度问题。
别人犯了错误,领导轻描淡写说两句就过去了,甚至以后这种类型的任务再也不敢交给他了,但你是“能者”,怎么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呢?别人请公休,领导一批就是一星期,爽快得没有多一句话,但你是“能者”,单位没有你就不行,五天的公休,能批你两天已经是大发慈悲,碰上单位里有重大任务,再把你从休假状态中叫回来也是常事。
没有不能干的人,只有不愿做的事
和小李一样,小郑也是单位里的中坚力量。在基层政府工作的他,虽然是一个办公室的负责人,级别上也和科员差不多。办公室里加上他有四个人,事情不少,却常常看到小郑一个人在办公室忙活,其他三个除了帮忙复印文件、送送材料以外,有时喝喝茶,有时逛逛淘宝,有时去其他科室串串门,日子过得很悠闲。
朋友问小郑,为什么不把任务摊派给其他人呢?
小郑摇摇头,谈了口气道:“唉,他们什么都不会,连一份通知都写得乱七八糟,让他们组织一场会务,更是一直推说干不来,闹心,还不如我自己做了。”
“唉,能者多劳啊!”朋友拍了拍小郑的肩膀,不无戏谑道。
可是,几次偶然的机会让小郑发现,原来,办公室里一份通知都写得乱七八糟的老吴,晚上还兼职辅导邻居家的孩子写作文;推说不会组织会务的小刘,私底下开了个小广告公司。一股怒火从小郑的心中升腾起来,他想起了《疯狂动物城》里的那只树懒,工作时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都像慢动作回放,能把人急得吐血,下了班开起车来却是风驰电掣,没想到自己身边就有两只树懒。
所谓的“能者”,就真的是能者吗?机关里的很多工作,专业性并不强,大部分的工作是重复劳动,接触的时间多一点,谁都可以做。
所谓的能者,不过是那些愿意静下心来钻研,认真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并且不断总结提升的同志。而那些“不能”的人,不过是没有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罢了。
没有建立在“多劳多得”基础上的“能者多劳”是对能者最大的不公平,因为事情做得越多,牺牲了个人时间不说,还要承担一定的犯错误风险,对工作的熟悉程度越高,不可替代性越强,就越难停下来休息。
中央媒体曾呼吁“别让加班掏空年轻人”,可是平心而论,我们的工作任务,真的多到非天天加班不可的地步吗?更多的是分工不均衡造成的。
同一个单位里,有人埋头苦干,加班加点,无暇顾及家人孩子,有人却喝茶聊天看报纸,迟到早退无纪律,这样的状态迟早会出问题,会让能干者心寒,乃至失去工作热情。
无论是老同志,还是年轻人,男同志还是女同志,既然进了队伍,每个人都应当努力成为某个领域的能者,单位领导更要公平分配任务,不让混日子的人有空子可钻,不让能干的人超负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