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的“七星连珠”天文现象你见过吗?据报道,2022年6月16日凌晨天空上演了一场宇宙大秀: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7颗太阳系行星,沿着黄道直线排列。本次“七星连珠”持续的时间为6月16日至19日,总共3天。根据天文学家计算,以七星的张角小于30°来统计,从公元1年至3000年,一共发生39次“七星连珠”,其间隔从上百年到三四十年,平均77年出现一次。
日升月落,斗转星移。这些神奇的天文现象永远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对于璀璨迷人的宇宙星空,从古至今人类从末停下探索的脚步,比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嫦娥奔月等神话,体现的皆是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美国著名作家琳达•施韦策写的《宇宙百年探险》也是一部人类探险深空宇宙和奇异事物的科学史诗,它被誉为天文学家的《一千零一夜》。
琳达•施韦策从小着迷天文学,成年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天文学博士学位。曾在多家天文台从事研究工作,她对上百名天文学家做了采访,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书中通过讲述一个又一个精彩故事,为我们呈现了近一个世纪的科学探索中的逸事秘辛,为我们展示天文学在推动人类认知变革、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本书中的主角是帕洛玛天文台及其望远镜,尤其是“巨眼”,以及被吸引来的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们。好奇心重、洞察力非凡、非常有性格的科学家们凭借精湛的技艺,勇于创新,相互竞争,也相互协作,用毕生的精力推进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和200倍大望远镜“巨眼”一同谱写了人类探险宇宙的史诗。
《宇宙百年探索》中的观天“巨眼”200英寸海耳望远镜的建造成功离不开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天体物理学家乔治·埃勒里·海耳。
海尔是19世纪末天体物理学革命的领军人物。他勇于开拓创新,为了破解星光的秘密,一生致力于建造功能强大的天文望远镜。
在1897年至1948年期间,海耳接连策划设计并建造了四台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一台是在威斯康星州的叶凯士天文台建造的物镜直径达40英寸的折射望远镜。
后来他在靠近帕萨迪纳市的山上建立了威尔逊山天文台,并为它建造了两台反射望远镜。1908年60英寸口径的望远镜完工,九年后第二台名为胡克(Hooker)的100英寸望远镜也宣告落成。
但是,海耳并不满足,因为胡克望远镜看得还不够深远,无法回答他的这些问题。甚至连离我们最近的仙女座星系里的恒星,它都无法一一分辨清楚。
于是他在呼帕洛玛山顶上策划主持建造观天“巨眼”200英寸海耳望远镜,这是一台用500多吨钢材和玻璃打造出如此精密的仪器,与之搭配的圆顶虽然重达1000吨却旋转自如。
但令人悲伤的是,不论是海耳还是后来的罗斯,都没能亲眼见证他们的宏伟工程大功告成的那一天。
1948年历经磨难的200英寸口径的海耳望远镜终于在帕洛玛山上落成,并在此后的40年时间里一直雄霸“最好的天文观测仪器”宝座。
这项宏伟的工程对所有人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它给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带来希望,让宇宙变得触手可及,他们可以更好地探索宇宙的重大奥秘。
人们亲切地称海耳望远镜为"巨眼",它是帕洛玛天文台众多望远镜中的最强者。在20世纪人类重要的天文发现中,它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巨眼",美国南加州帕洛玛天文台的先驱科学家们做出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发现:类星体、碰撞星系、超大质量黑洞、褐矮星、超新星、暗物质、宇宙大爆炸等。一次次把人类梦想转变成科学假说和天文发现。
由此人类认识了许多类星体和超大质量黑洞,弄清了从恒星灰烬中孕育生命的化学过程,还把已知宇审的边界一再向外拓展。因此帕洛玛天文台被誉为20世纪天文学研究的圣殿,是世界天文研究的顶峰。
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无期,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为我们揭开宇宙的面纱,也将进一步修正我们对宇宙的认知,让我们共同期待新的发现。
如果你爱好天文学或好奇天文学,那请一定要看看《宇宙百年探险》这本书,它不仅可以让你领略动人的科学探索发现,还可以收获对宇宙的新认知和新见解,遥想宇宙的深远和浩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