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大望局的播客,关于《县中的孩子》,作者林小英是北京大学教育学副教授,看了人类学家项飚的访谈录《把自己作为方法》知道了附近的消失这个概念,费孝通的差序格局,我们往往用于形容中国的人情关系,以个人为中心,像涟漪一样一圈一圈扩散开来,而项飚更重视另一个视角——中心与边缘,随着人口的流动,大家都往中心区挤,之前的格局是由当地的乡绅建设家乡,每一环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觉得自己会落后,这些乡绅基本都是在京城做官,后来告老还乡,就留在家乡建设家乡,现代化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官员退休不再返乡,中心和边缘差距就越来越大,项飚提出面对这种分裂,大家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把自己放在整个世界上去看,比如日本的福冈它不用和东京的关系来定位自己,它会通过它和韩国、中国,特别是山东青岛的关系来定位自己,认为自己是东亚的交汇点。广西也定位为东南亚的门户,日常中它跟东南亚的交往很多,这方面的文化意义也应该挖掘出来,让老百姓觉得他们每天干的事情其实很有意思,而不是老觉得自己的孩子不能再干这个,一定要到北京去。
认命不认输,就像林小英说她们当时的高中是她们那个县最差的高中,但是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都很乐观,并没有因为外界的否认就自我放弃,而是很务实地让孩子们掌握最基本的文化知识,下课让大家都出去活动,体育课从来不取消,如果碰到下雨天没上,等到天晴后一定会补回来,学习上很难的题很怪的题,不让他们花太多时间琢磨,反正他们的能力有限,包括老师也说这题我也不会,不用搞,这样他们就多了很多时间去做基础的知识,她分享了当年的高考数学试卷,一看最后一题不会,20分,然后就不花时间去琢磨了,认真做好前面的题,最后也考了125,算是比较厉害的。
附近的消失其实就是大家总是习惯性地把眼光投向更远的中心区,而忘了眼下自己能做的正确的事情,多关注自己眼下的实事,能把自己每天要做的事和每天生活的圈子搞清楚搞明白更重要。
认清位置但不认输是我看完这两本书及听完播客的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