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的消失

最近听了大望局的播客,关于《县中的孩子》,作者林小英是北京大学教育学副教授,看了人类学家项飚的访谈录《把自己作为方法》知道了附近的消失这个概念,费孝通的差序格局,我们往往用于形容中国的人情关系,以个人为中心,像涟漪一样一圈一圈扩散开来,而项飚更重视另一个视角——中心与边缘,随着人口的流动,大家都往中心区挤,之前的格局是由当地的乡绅建设家乡,每一环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觉得自己会落后,这些乡绅基本都是在京城做官,后来告老还乡,就留在家乡建设家乡,现代化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官员退休不再返乡,中心和边缘差距就越来越大,项飚提出面对这种分裂,大家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把自己放在整个世界上去看,比如日本的福冈它不用和东京的关系来定位自己,它会通过它和韩国、中国,特别是山东青岛的关系来定位自己,认为自己是东亚的交汇点。广西也定位为东南亚的门户,日常中它跟东南亚的交往很多,这方面的文化意义也应该挖掘出来,让老百姓觉得他们每天干的事情其实很有意思,而不是老觉得自己的孩子不能再干这个,一定要到北京去。

认命不认输,就像林小英说她们当时的高中是她们那个县最差的高中,但是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都很乐观,并没有因为外界的否认就自我放弃,而是很务实地让孩子们掌握最基本的文化知识,下课让大家都出去活动,体育课从来不取消,如果碰到下雨天没上,等到天晴后一定会补回来,学习上很难的题很怪的题,不让他们花太多时间琢磨,反正他们的能力有限,包括老师也说这题我也不会,不用搞,这样他们就多了很多时间去做基础的知识,她分享了当年的高考数学试卷,一看最后一题不会,20分,然后就不花时间去琢磨了,认真做好前面的题,最后也考了125,算是比较厉害的。

附近的消失其实就是大家总是习惯性地把眼光投向更远的中心区,而忘了眼下自己能做的正确的事情,多关注自己眼下的实事,能把自己每天要做的事和每天生活的圈子搞清楚搞明白更重要。

认清位置但不认输是我看完这两本书及听完播客的最大收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是人类学家项飚提出的一个概念。意思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两头很熟悉,而对附近却毫不关心。 哪两头呢?最近的一头,是指...
    红柳_3291阅读 7,231评论 2 17
  • 今天上b站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附近的消失,什么意思呢?你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 你都生活在你的家乡,最远也就是你小...
    你好作家阅读 769评论 0 2
  • 今天看了两集,上午看的对话嘉宾是于谦,晚上的对话嘉宾是项飙。没想到第四期就看到了项飙,53分钟,我很好奇会对话些什...
    王叽叽的小心情阅读 2,606评论 0 2
  • 木渔石 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它容纳一切生活的轨迹。 近日,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公布《2021城市商业...
    木渔石阅读 2,123评论 2 1
  • 从一个访谈类节目中,我对一个人类学家的话十分赞同。如今我们意识里面,大部分的是关于自我的,和关于整个世界的,似乎中...
    明儿12138阅读 35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