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六妈,家有18个月爱看书的男宝一枚。
其实我接触早教的时间比较晚,六六9个月左右才开始看绘本做早教,当时为了断奶很焦虑,病急乱投医买了好些绘本回来。再见妈妈的奶是六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绘本,当时其实是抱着试看看的心态,但读着读着某一天发现他居然主动拿书来找我要我给他念,而且每次一讲就是十几二十遍不停反复的讲,也亏我当妈后耐心了不少,那本再见妈妈的奶被我俩翻了两三个月,翻得破破烂烂,贴了好多胶带。不负苦心人的是一岁后的六哥断奶出奇的顺利,我的上一篇攻略里有讲详细断奶过程,有需要的宝妈可翻看,而我也从此深陷绘本的魔力世界而不可自拔。
经过小步大学的学习以及六哥的断奶经历,我深信绘本的魔法,不是孩子小听不懂,而是家长没有用心下决心去坚持做这件事,早教绘本其实并不是“教学”更不是提前学习,它更多的是亲子关系的培养,给予宝宝足够的安全感,还有正确的引导孩子更好的认知,探索以及思考。尤其对于0~2岁的新生儿来说,绘本就像书中牛奶,给孩子带来最初的精神营养,帮助他认识世界,学习生活规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尝试理解和表达情感,形成亲子之间不可替代的依恋关系!
当然生活中到处都是认知,出门也常常告诉宝宝,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但是绘本真的是特别好的工具,家长让小月龄宝宝看绘本,不要带有太功利的目的,不要要求孩子认识多少汉字,或者背诵多少首古诗,遵从孩子的成长,看绘本的过程自然而然就会学习到的。
像六六一岁左右的时候看绘本,还一脸懵逼,等到一岁半左右,他基本可以指认出绘本里大部分的东西,比如看到小鸭子,他会叫嘎嘎,看到汽车,他会滴滴滴,看到年纪大的老人,他会叫爷爷或者奶奶,看到小朋友,他分得清哥哥和姐姐,他看过的绘本封面他基本上都认得,平时只要指挥他去拿哪本书,他都能准确无误的找出来,他的语言能力也来到爆发期,几乎每天都有新词从嘴里跳出来,有时候我甚至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说这个词。他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去看书,每天晚上睡前也是找书,而且可以一看看一两个小时,绘本俨然成为他的玩具,他的朋友,而不是学习工具。
所以呢读绘本更多是要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而不至于长大了让他为了认识汉字为了学习知识而去被迫读书,绘本里面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引起宝宝更多的思考,刺激他对世界的好奇心以及想象力,让孩子可以天马行空去幻想这个世界的神奇和美妙。
很多妈妈问宝宝一岁了读什么绘本,两岁了看什么书,其实我觉得绘本没有限定的月龄段,要看当下你的孩子处于怎样的一种状态。像很多一年级课外阅读书单里的母鸡萝丝去散步,六哥到现在已经看了几百遍,其实这本书文字特别少,而且全程都是在讲母鸡走到哪,没提到半句狐狸,所以更多是看家长怎么去描述这个画面,也许是我的表演太精彩了,六哥对这本绘本还是情有独钟的,百看不厌,现在18个月的他已经开始会去观察书里的一些细节,会去指认书里的一些形象,比如树上的鸟啊,稻田里的小羊啊,池塘边的青蛙啊,甚至是天上的太阳,远处的苹果树,他还会去模仿我的一些动作或者动物的一些声音,你会觉得他这是超前学习吗。所以只要孩子喜欢感兴趣,就别担心他看不懂的问题,多用孩子的语言多讲几遍,他慢慢就会沉浸在这个好玩有趣的图画世界里。
还有很多家长会担心孩子撕书咬书破坏书本,这一定是培养阅读习惯的一个必经之路,我们家六哥撕了我好几本玩具书,现在想起心还会痛,不过这也练就我专业贴贴补补的新技能。孩子还比较小的时候可以买一些布书,卡纸书之类的,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充分满足他咬跟撕的需求,其实这个阶段很短暂,只要妈妈耐心引导,投入的阅读,提升语调音色去吸引宝宝注意力,找到孩子感兴趣的点,比如这里有个小动物啊,哪里有辆小汽车啊,孩子的关注点会慢慢转移到图画本身上,也会慢慢找到看书的乐趣。一岁半的六哥现在已经基本不撕书了,不过保险起见,我都尽量陪他看书,因为书好贵啊。
都说亲子阅读是促进亲子关系很好的一种方式,而且很多专家都提出坚持亲子阅读到孩子十岁甚至小学毕业。很多家长呢愿意买书,但是不愿意花时间去陪读,总是自己玩手机,然后丢孩子自己看书,事后呢给孩子贴标签,说他不听话,注意力不集中,贪玩不自觉,脾气急等等,给孩子贴标签其实就是在暗示他你就是这样的孩子,那么需要反思的是父母。你是否有真的去为孩子读书去学习育儿知识,去调整自己的状态和脾气,是否需要更多的是耐心跟决心。
总结自己将近一年亲子共读的一些经验之谈,与大家共勉:
1、阅读越早越好,但是阅读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2、让绘本无处不在,尤其床头;
3、小时候亲子阅读,长大了以后共同阅读;
4、讲解要绘声绘色,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能调动孩子的兴趣;
5、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在这里特别希望每个爸爸妈妈都能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走进童书的世界,参与共读绘本,毕淑敏曾说:“让孩子爱上阅读,必将成为你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投资。”那么最早的教育投资就是从亲子阅读绘本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