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差不多两天半的时间,读完了《挪威的森林》起初虽有共鸣,但也很压抑。大概是因为睡眠不好,正好失恋,身体状况也极差的情况下一个人在宿舍待一天就只读它,所以感觉自己压抑得不行,甚至感觉胸口喘不上气来。我找了特别要好的朋友讲了这事,他建议我别再读下去,但倔强如我,我很好奇这本书到底讲什么,好奇心牵引着我继续读下去。第一天的压抑虽让我所幸先不读了,但好奇心又驱使我第二天继续读,因此便有幸多吃跳出了村上春树的“套路”,没有再往下压抑。
书中的主要人物也不多:(男主)渡边君、(女主)直子、木月、永泽、玲子、绿子。
姐姐死了,木月死了,直子的世界也就此封闭,成为那个她口中人不那么健全的人。在长期压抑下,抑郁成疾,日渐严重,住进了阿美寮,精神疗养院。
木月是渡边君唯一的朋友,唯一可以称之为朋友的人。木月表面傲慢实则热情公道,对直子和木月一视同仁,可以准确无误的捕捉气氛的变化,从而挥洒自如的因势利导,还可以从不甚有趣的对话中抓出有趣的部分,俨然是个妙趣横生的人。然而,他,决非社交型人物,只有渡边君一个朋友,直子是她的女朋友。他的头脑机智,谈吐潇洒仅仅只对有渡边君和直子的三人小天地感到满足。
木月和直子是不可分离的关系,被困于只有她们两人的世界,渡边君则作为外部世界的人,成为两人与外部世界的链条,她们力图通过渡边君来努力使自己融入外部世界,最终失败,因此她们都自杀了。她们认为自杀是没有支付成长艰辛而要额外支付的代价。渡边君说,“哪有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乱交朋友罢了。那样只能落得失望。”怕落得失望的渡边君只有木月仅此一个朋友。
玲子是13岁女孩心病的的牺牲品,玲子作为一个本就不健全的人,时刻都得上紧脑袋的发条。否则,稍不留神发条一松就会把一切弄得一团糟。那心病着实骇人听闻,让完美无瑕的13岁少女,人早已烂入骨髓,剥掉那层好看的外皮,里面全是烂肉。玲子牺牲后,只能坦然面对并说“任凭怎么解释,世人也只能相信自己相信的事情,越是拼命挣扎,处境就越是狼狈。”谁说不是呢?即便是玲子的老公已经做到百分之九十九的完美无缺,那剩下的百分之一马虎大意就给别人可乘之机。千辛万苦,一点一滴的积攒得来的不易,只是感动当事人。这些“刽子手”从来就不会考虑你是何情况?又是怎样的不易?事实证明,世人一般都是这副“尊容”,而有些挣扎也只会狼狈,如同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玲子说,“最重要的呢,是不急不躁。即使事务再错综复杂,甚至叫人无计可施,也不能灰心丧气,不能急于求成强拉硬扯。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必须一根根耐心清理。做得到?”经历和磨难使得玲子从容淡定,有与其年龄相符的气质。
永泽,富二代,花花公子形象,却有他可取之处。永泽说,“如果读的东西和别人雷同,思考方式也只能和别人雷同。”“我并不那么傻,固然,有时也对人生怀有恐怖感,这也是理所当然!只是,我并不将它作为前提条件来加以承认。我要百分百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不达到极限绝不罢休,想拿的就拿,不想拿的就不拿,就这样生存下去。如果不行,到不行的时候再另行考虑。反过来想,不公平的社会同时也是大有用武之地的社会。”
看完永泽的话就可以知道,富二代,即使浪荡,没说自己有大志向,却不动声色的异常清醒,看得明白,有格局。富二代,花花公子,他是,但人们对他了解也只仅限于此,却鲜有人知道他睿智之处。
绿子,从小一手送走一个又一个亲人,把生死离别看得格外寡淡。生性活泼开朗,在特殊家庭里成长,缺爱的她,愿意为一个允许她任性妄为,给她爱与包容的人付出自己的全部。
里面的人都是由于某些方面相似,可以成为理解对方,让对方感觉温馨和欣慰的人,所以建立了一个人际关系网,小圈子。
而生活,其实就是一群怕冷的人,相互取暖。可是,一群不健全的人,一群怕冷的人,最终只会接着不健全,接着冷下去,以至于一个个都无力承受内心的重压而自杀,活着的人也好不到哪去,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难以与外部世界连接,活着也形同死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