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敏感,会很在意。因为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这种在意给自己带来了很多不自在与自我失真,自己也变得很疲惫。
敏感的在意,给自己带来很多不必要的身心疲惫,也就开始自我麻痹自我疲惫,只为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言语与看法,自私就自私一点呗,选择了做自己,不去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我就是我,为什么要把自己塑造成别人眼中完美的形象,为什么要在别人眼前伪装成完美的样子,为什么要去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反应……这样真的很累。
然而,在人际沟通上,也会因为自己的不在意让自己陷入吃亏的境地,因为只有你主动去关注对方,对对方充满好奇心,才会主动去与对方建立联系,主动寻找话题。
在意与不在意之间还存在着边界,该如何把握好分寸是我需要努力的方向。
今日摘抄:
1.如果我们学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真正在意对方,理解对方,即使沟通技巧不那么娴熟,也完全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2.亨利· 杜蒙德说过,“这世上,对于快乐的追求,一半都变了味。人们以为快乐是拥有,是得到,是享受他人的服务。恰恰相反,快乐是给予,是服务他人。”
3.戴尔· 布尔克在其著作《物稀为贵之领导篇》(Less Is More Leadership)中所传达的精髓:谦卑地服务他人并不会损害一个人的领导潜能,相反,这恰恰会促进领导潜能的发挥。在领导之位上,弱化“我”的存在最终却会让“我”更为凸显。
4.在意是无法弄虚作假的。如果我们能够树立服务他人、满足他人需要的态度,那么和他人的交谈也就更容易获得成功。焦点要从自身转移到他人那里。
——豆瓣阅读:《跟任何人都聊得来》 - 〔美〕迈克·贝克特尔(Mike Bech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