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小儿麻痹症、肾结脓、肾萎缩、脑骨骨瘤,她多病缠身,但依然很坚强、乐观,是学生眼里的“老师妈妈”。
三尺讲台上,她奇招迭出,激情不断,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易学、善学、乐学,是学生眼里的“超级偶像”。
一腔热忱,一份真心,一片爱心,这就是她的真实写照。
她就是湖南省新化县吉庆镇华山中学一名非常普通的教师王云真。
初心,因身残而更坚
对于一个农村女孩子来说,能够跳出“农门”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更何况王云真还身患疾病。
1980年,王云真出生于吉庆镇一个偏远的贫困家庭。由于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因此在学习上特别刻苦努力。初中毕业后,她被冷水江师范学校破格录取。
“是教育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真正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所在。”正是怀着这种对教育的感恩之情,让王云真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对教育事业甘愿“以身相许”,始终“不离不弃”。
2009年,王云真所教的75班进入毕业班。
这是决定学生以后学业最关键的一年。王云真也铆足了劲,准备与同学们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可天违人愿,在这关键时候,王云真的肾结石开始发炎,有时疼得连腰都直不起来,有几次还差点疼倒在讲台上,但王云真总着咬着牙,硬是强忍着。
尽管坚持,坚持,再坚持。可是,坚强的她最后还是倒在了讲台上。到医院一检查,小小的结石病已酿成了大病——肾积水变成肾积脓,甚至已经严重危及到了生命。
三次手术,让王云真骨瘦如柴,身体虚弱到了极点。可躺在病床上的她,担心的不是自己的病,而是即将毕业的她的学生。
这一年,尽管王老师离开了半年,但这个班在中考升学中考出了全县第一的好成绩。
全班50多人,有30多人考入湖南省重点中学新化一中,其余全部被新化县重点中学新化三中录取。
在医院治疗了四个月后,王云真迫不急待地又回到了学校。
这次回来,她消瘦了许多,体力严重不支。尽管重病缠身,但和孩子们在一起,是王云真老师最开心快乐的日子。
然而,命运弄人。2012年,王云真又患上“脑骨骨瘤”病。医生要她立即手术,她却偷偷地从医院溜了回来,一直等到暑假,才把骨瘤刮掉。
对于一个热爱教育、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的老师来说,让她离开教室、离开学生,无疑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骨瘤手术一做完,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王云真便又走上了心爱的三尺讲台。
即使病成这样,王云真也从没有向学校提过任何要求。十余年来,她唯一的要求只有两个。
第一,由于腿脚不便,她站着上一堂课实在太累,请求学校把她的课调整为隔一节上一节。
第二,学生自习课的时候,允许她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坐下来辅导。
“我宁可拖跨自己的身体,也不能拖下学生的成绩!”在述职材料中,王云真这样写道。
爱心,因无私而更浓
因为曾经有过刻骨铭心的痛苦经历,所以,王云真对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爱。
她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发出灵魂深处的。
2014年,王老师所教的88班一名叫李晓东的学生不慎摔倒,造成骨折。学生父母在外打工,一时难以回家照顾。
王老师便把李晓东接回自己的家,住了半个多月,直到李晓东骨折愈合才准离开。
“王老师就像我的妈妈一样,在很多生活小事中都帮助我们,细心地教导我们,当我们生病的时候,经常泡热水给我们喝。”一说起王老师,学生罗依婷便泪流不止。
教育的本质就是爱。在王云真老师爱的感召下,学生们也潜移默化地爱学习、学班级、爱集体,和爱他们的老师。
王云真腿脚不方便,上起楼梯来很吃力。同学们只要看到,一定会从楼上跑下来,搀着老师一步一步走上去。晒的衣服、被子,同学们也总是会及时帮她收回家。
一次,王老师下课后回家,正下小雨。王老师没在意,照样艰难地从操场的那一头一拐一拐地走回家。
实然,一声声“快点,快点”、“加油,加油”的喊叫声传入耳朵,王云真还没反应过来,却见她班一名女学生拿着伞飞奔而来,而教室走廊上的同学们都正焦急地看着王老师,催着那位伞的女同学快点跑。
那一刻,一股幸福的暖流瞬间传遍王老师的全身。
教心,因责任而更美
与许多老师相比,王云真没有深厚的教学理论。
但她的教学却独有特色,自有风格。她所有的教学经验都来自于17余年教学一线的实践。
在教学方式上,王老师从不主张“题海”战术。她认为,做懂题比做多题更有意义。
数学课是一门抽象思维极强的课程,但上王老师的课,同学们感到特别轻松,又特别有趣。
除了教数学,王老师还教历史。
有一年,学校毕业班的一名历史课老师突然调走。万般无奈之下,学校领导只好请王云真暂时代课。
不教则罢,一教就必须教好。这是王老师的教学态度。
一个学期下来,她整整把初中六个学期的所有历史书,从头至尾研究了一遍。
上第一节历史课的时候,她非常坦然地对同学们说:“我从来没有教过历史,但从今天开始,我将与同学们进行一场比赛,最后,看谁学得最好。”
结果,一个学期下来的教学成果,令学校所有老师侧目。
在当年全县的历史会考中,王老师所教的这个班,获得第一名。
如果说,让学生既“吃得饱”,又“消化得了”是王老师教学的“最好战术”。
那么,针对同学们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落脚点,则是王老师教学成功的“最佳战略”。
在王老师的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天使,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点。
王老师就带着“放大镜”,把学生们身上的这种闪光点找出来,让哪怕学习最差的同学也能找到自信,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有学生性格内心,王老师便要求他,每天必须与周围的同学交谈10分钟,并让周围的同学监督他;
有学生成绩不理想,王老师便从团结同学、助人为乐上找优点,并经常表扬他,从而消除他的自卑感,使他积极主动融入班集体,并慢慢地加强学习上的自觉性。
让好生更好,让差生变好,这便是王老师神奇的魔术教学,而这背后隐藏的动力,便是她对学生那种与生俱来的“爱”。
正是因为这种无私的、发出内心深处、与生俱来的爱,让她的学生们始终在温暖如春的环境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王云真老师的身体是残缺的,但她对教学事业的那颗热爱、执着之心,却是滚烫的;
她的工作是平凡的,但她给山村里的孩子们铺开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