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去年10月13日发布的互金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可知,整治工作是计划在2017年3月30日完成。如今,整治工作已经行程过半,联网金融行业的整治效果又如何呢?
1、“破窗效应”得以改善
本轮专项整治对象主要是两大类:非持牌机构违法违规开展金融业务,和持牌机构违规开展业务。前一类机构是目前市场上欺诈行为的主要源头;后一类机构存在不符合法规要求的经营行为,但未曾得到及时制止和处罚,某种程度上集聚了金融风险。
如果任由这两类行为发展而不加以约束,不守规矩的做法或将大行其道,从而形成“破窗效应”,诱使后续大量合规者争先仿效,进而破坏原有稳定的法制环境。
专项整治开展工作期间,国内P2P网贷机构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已从3000多家下降到2000家左右,而公安机关查处的互联网金融案件达到1400起,涉案金额高达5000亿元。
2、资金集中热度下降
近几年,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网贷平台受到了市场的热捧,引发了风险投资的追逐。
资本的过度追捧带来了两个显著的负面效应:一是风投通常看中平台的客户规模而非盈利能力,导致众多平台开启“烧钱”模式吸引客户流量,而缺少对持续盈利能力的考虑;二是风险投资纷纷追捧行业排名靠前的机构,致使很多“小而美”的平台难以获得资本支持,不利行业良好环境的形成。
随着专项工作的开启,资本热度下降,从业机构和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逐步回归理性,此后行业将步入稳步发展阶段。
3、网贷行业“洗牌”来临
截至2016年年末,国内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仅余1625家,已实现银行直接存管或银行直连的平台共有117家,拿到ICP经营许可证的只有7%,完成银行资金存管、符合监管要求的平台不足3%。
随着一系列监管政策的出台和专项行动的开展,客户流量小、风控能力差、涉嫌违规的平台要么转型,要么出局,网贷行业“洗牌”已经来临。(吉盟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