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原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十一二岁避战乱前往徐州、襄阳,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28岁进士及第,三年后为官,后与元稹闭门研讨社会问题编辑成《策林》七十五篇,其中不少政治态度和诗歌理论都与他日后的主张息息相关。后升任翰林学士,在此期间他以极高的政治热情参与政治,屡次上书,指陈时政,与此同时他创作《秦中吟》、《新乐府》等大量讽喻诗,锋芒毕露,让权贵读之而变色。
元和六年至九年,白居易回家守母丧,生活环境的改变让他对人生作出思考,隐藏在内心的佛道思想开始占据上风,政治热情开始减退。元和十年,白居易回朝因越职业言事被贬江州。这次被贬让他对政治失去信心,他开始走上“独善其身”的道路,这一年他在浔阳的江边给元稹写下《与元九书》,系统的表达了他的人生经历和诗歌主张。会昌二年,白居易任刑部尚书,闲居洛阳履道里,自号“香山居士”,会昌六年,以七十五岁高龄卒,葬于洛阳龙门,与龙门石窟隔河相映。
白居易是中唐最伟大的诗人,在给元稹的信中他说道“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只则为诗。”之后他又说到讽喻诗是他兼济天下的表现,闲适诗是他独善其身的追求。他认为诗歌的意义在于“补察时政”,然后上达天听,让皇帝知道民间疾苦,从而发布政策。他反对齐梁以来的艳丽诗风,反对离开内容而追求文字本身,他明确指出作诗需语言通俗,议论直白显露,诗歌必须写的真实可感,还能配乐歌唱才算完美。总结出来一句话: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的讽喻诗有一百七十多首,出名的有《观刈麦》 、《村居苦寒》,这些作品多表现民间疾苦,讽刺达官贵人的腐败。这种揭露社会弊病的作品在组诗《秦中吟》和《新乐府》中表现的更为深刻。《秦中吟》共十首,一吟悲一事,集中暴露了官场的腐败;《新乐府》五十首,这是一组有着明确政治目的,经过严密组织的系统化诗作,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的诸多方面,一篇专咏一事,每篇下有一小序,为诗歌的主旨内容,这种安排避免了繁乱,不少篇章形式灵活,以三言起首,后接七言,语言上力避书面语,多口语穿杂其间。如《上阳白发人》、《秦吉了》、《井底引银瓶》、《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等,白居易作新乐府的目的是“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为了做到这一点,白居易有时会强制给诗篇添加一个议论性的结尾,显得画蛇添足;另一方面,对于有些事件,诗人本无深刻感悟,却为了凑够五十篇而作,写的不是很好,同时过于注重诗歌的功利性目的,感情没有杜甫表达的充分;在语言上有时为了追求浅显而表现的直露,有时一件简单的道理也要反复陈说,致使诗歌不够精炼含蓄。白居易以《新乐府》为代表的讽喻诗在当时影响并不大,在后世也毁誉参半,但无论如何,白居易通过自身努力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和新的风格,并且愤书直笔,表现社会生活的黑暗面,这样的精神永垂不朽。
贞元、元和年间,伴随着传奇小说的蓬勃发展,诗坛也出现了一些带有叙事性的长篇叙事诗,如元稹的《琵琶歌》《连昌宫词》 ,李绅的 《悲善才》,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等。《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主要根据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作为主要内容,诗歌开篇写玄宗好色废政,杨贵妃因宠而娇,导致安史之乱;之后写玄宗逃蜀,贵妃死于马嵬坡,极力铺陈玄宗的寂寞伤心;诗歌的最后一段写道士安排玄宗上天寻找贵妃,两人在仙境相遇,并结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的愿望。这首诗运用很多幻想的浪漫主义手法,脱离了历史原貌,最先有讽刺的成分,最后却成了歌颂爱情的悲歌。当爱情得到升华,普天下的男女会从中看到自己的面目,因而受到震撼。《长恨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代白朴的《梧桐雨》,清代洪昇的《长生殿》,都是其中优秀的作品。《琵琶行》作于《长恨歌》十年之后,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于浔阳江头遇见琵琶女,因感于“同是天涯沦落人”而作,作者从历史题材转向现实题材,因有自身感悟,所以显得感情真挚。在表现手法上,作者用秋景和天气衬托人物感情,用音乐表现人物心理,自然流畅,一举双关,显得很有特色。从《长恨歌》和《琵琶行》这两首叙事长诗中,我们可以看到白居易叙事艺术的成熟。其一,抒情因素强化,叙事一笔带过,抒情渲染不断;其二,精选意像来营造气氛,烘托感情,两相结合;其三,语言明白晓畅而精确;其四,在运用想象,虚构、比喻等手法上也很擅长。这些特点让白居易的诗歌广为传颂,连他自己都不无得意的列举出了很多事实去印证作品流传之广,唐宣宗李忱也写诗歌称赞;“童子解吟长恨曲,牧儿能唱琵琶篇。”
中唐诗人间的交往唱和之风,在贞元年间已有端倪,当时各地的进士们多在一起交往酬唱,以显示文才,即使是不见面也会用诗歌表达感情。元稹、白居易是这种交往活动的创始者,两人相识之初就有作品往来,后来他们都被贬谪,一在江州,一在通州,路途遥远却依然酬唱不绝。两人这个时期的唱喝多长篇次韵相排,短则五六十句,长则数百句,这种创作难度很大,却能够显示作者们的能力,用以争奇斗艳,一方面锻炼了诗人们的才智技巧,另一方面却显得感情平淡。两人还有一些寄怀酬答的短篇小诗,与前面提到的酬唱相比,感情更深刻,如白居易《舟中读元九诗》“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元稹回应这首诗说“知君暗泊西江岸,读我闲诗欲到明。今夜通州还不睡,满山风雨杜鹃声。” 白居易和元稹的这种酬唱在当时被竞相模仿,白居易将之称为“元和诗”,元稹则称为“元和体”,该诗体除了包括以上的次韵相酬,还包括元白那些流连光景、浅切言情的小诗,其中还包括元稹的艳情诗。中唐诗人交往唱和形成风气还在会昌年间。这一时期,党争激烈,不少人退出政坛,洛阳成了他们交往的中心,白居易是其中的中心人物。与白居易交往的有老年的刘禹锡、裴度,还有崔玄亮、令狐楚等人。讽喻诗作为白居易兼济天下的志向被他运用的炉火纯青,闲适诗作为他人格修养的一部分成了他日常的所思再现。首先白居易拥有一种淡泊知足的心态,这反映到他的诗歌之中为“数峰太白雪,一卷陶潜诗”,这类诗歌虽然境界不大,格调不高但闲适之情别有趣味,越到晚年,这种感情越为突出,他的闲适生活、佛道心境、诗酒人生全都体现在诗里,如“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的知足在于他对政治的厌倦和佛老思想的影响,他的很多闲适诗都热衷于描绘身边琐事,将衣食俸禄挂在嘴边。后来赵翼总结道这个时期他的诗多是“称心而出,随笔抒写”,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是浅俗的。苏轼说“元轻白俗”意即如此。
白居易还有不少写景的游记诗,如《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还有一些闲适诗有说理议论的篇章,初读清爽,数篇而乏味。白居易的闲适诗对后代影响很大,他浅切平易得语言风格,淡泊的情调,都曾为人称道。他的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与后代文人的心理比较吻合,所以影响深远。宋代诗人所取名号多出自白居易的诗,如醉翁、东坡等皆出自白居易。苏轼独爱白居易,很多诗歌都是效仿他,贬谪期间才有东坡的名号,也是出自白居易在忠州的作品。白居易以质朴的语言,清新的文风,使得妇人也能解其意,极大地拓展了诗歌的接受范围,对后世影响深远。
赞曰:一生淡泊似平民,能把诗文对妇吟。为求作诗而成魔,两千八百传至今 。三山五岳多交游,元白唱喝江湖深。新乐府成能刺恶 ,秦中吟终而显真。长恨歌罢真情绝,比翼双飞连理心。浔阳江头哀乐妇,同是天涯沦落人。讽喻诗在济天下,闲适诗歌独善身。绿蚁红泥天欲雪,与谁能有一杯饮?大林桃花数十里,芳菲散尽无处寻。乐天终老洛阳道,龙门大佛隔岸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