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过一篇关于《脱口秀大会》的一些自己的看法,不太客观,不全面。现在看来,真的是有点以偏概全了。
当时看完第一期,实在让人难以接受。现在看了后面的几期,确实是因为领笑员那英和周迅的拉跨让这个节目成为众矢之的。好在李诞是个顾全大局的策划者,及时更换了,不过总的来说,于文文、鲁豫和谢楠的出现为这个节目增加了一点不一样的看点。
那英的问题是不太理解底层人民的生活,虽说会在一些比如打麻将、离婚段子有所共情,但其实对于大部分脱口秀演员调侃的东西缺乏理解和共鸣。周迅的问题更大了,简单来说,她不适合这个节目。一直以来的仙气飘飘给自己带上了很厚的滤镜,过滤了生活的艰难不易,过滤了人世间琐碎与温情,看出来仙气飘飘,不食人间烟火。可这样最大的问题是一点都不会与底层人民的生活产生共情,哪怕是装作自己很懂,也显得生疏与尴尬。从这点来看,真的比不上那英。
看到第三期第四期第五期《脱口秀大会》,就会明显感觉到这个是节目组故意为之。准确来说,已经预判了你的判断,要不然这个节目不可能领笑员除了李诞和大张伟,另外两个换的是如此频繁。但即使这样,作为一个关注脱口秀的年轻人,我也觉得不错。资本就是逐利的,通过一次次对观众的试探,来确认观众的底线。综艺节目本质上就是一场生意,观众只不过是为流量买单的一群人。
“每个人都可以站在舞台上五分钟”,这是李诞一众脱口秀行业从业者的愿望。很明显在《脱口秀大会》里变成了现实,这也是我觉得李诞比较令人尊重的地方,即使是笼罩在资本的迷雾中,坚持让部分人发声说出自己的观点也是值得肯定的。
每个选手的开场都带着强烈的个人色彩,除了耳熟能详的这些脱口秀演员,还有一些是今年才开始步入舞台的人,这些人除了脱口秀演员的身份,还有很多其他身份,而这个身份会让人敬重。
日子一天天过去,肯定是充满心酸与委屈的,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些,难道这不应该赞赏嘛。生活已经很难了,我们只能这样,让你快乐五分钟。
过去的一年,失业、疫情、婚姻、工作,这些种种都刺激着每个人的内心。脱口秀演员总能用更加戏谑,更加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的经历,所有的一切都会过去。诉说的本质是纪念这段令人略感伤痛的记忆。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经历被人铭记,我们都希望自己痛并快乐地活着。也正因为此,我们才会反感某些人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不是呼兰、建国、广智、智胜,而是脱口秀演员小佳和黑灯。小佳的先天条件并不是特别好,不可否认,小佳是个很积极努力、十分励志的人,即使自己患有脑瘫且伴随着肢体和语言不协调的障碍,却还要站在台前,这本身就已经挺能振奋人的。他的确很励志,但他不想让别人以这种形象来认识自己。首先你得承认他是个个体,然后去关注他现在做的事情脱口秀。一味地强调他的励志,一味地强调他的成功,其实是一种从骨子里的歧视。
还有黑灯,一个盲人,也勇敢地在舞台上表现出自己独有的风采。在他自己的脱口秀中讲述了盲人生活的不易,从导盲犬到盲道的占用。最后又巧妙地用一句“文明的盲区在很多人的心里,不在路上”,顿时让人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或许这才是脱口秀真正的魅力。在大声地笑过后又陷入思考中。
另外其他人的段子也都不错,就不一一赘述了。
或许这个节目到现在才算是步入正轨,在中国文化节目审查制度如此严格的情况下,能够产生出一个好节目很不容易。即使有瑕疵,但终究是瑕不掩瑜,只是第一期确实有些太拉跨。
或许一切都已经把剧本写好了,在舞台下面观看演出的人们和在视频网站看节目的人根本左右不了大局,真正的掌舵人还是李诞背后的老板们。
只是有时候会觉得,不管是谁,抛弃了观众,这节目再好看也只是一小部分人的自娱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