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为期两天的课程,发现自己在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中的一些误区。最初的想法是来学习信息技术的“术”怎么用,越是学习,越是发现要学的是“道”,怎么教,用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课堂?科技创造未来,随着科技不断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而现在热门的电子白板也许在未来会被更高级、更智能的移动终端所替代。我们不应满足于当前已掌握的信息技术,更要从宏观的角度看问题,放远未来,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用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迎接未来的挑战,避免埋没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所带来的时代变革之中!
不得不说,课堂上有新媒体新技术的介入,学生有新鲜感,和以往的课堂相比,气氛活跃了很多。但是在热闹之下,学生的新鲜感过去之后,马上就会迎来倦怠感,此时,该如何?吸引学生的不应是“技术”,而是知识本身的魅力,教师要做的,便是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对知识感兴趣,激发主动探究的学习欲,培养学习力。新媒体新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则是体现教学理念的另一种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教学生学会学习。
智慧教室里的选择题设计别具特色。教师围绕教学要点,设计带有目的性、情境性、启发性、迷惑性、交互性的选择题,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题目的主题要选得合适,并能激发学生兴趣。选项的表述不是直接给结论,而是不同的思考过程(答题思路);选项的设置要具有迷惑性,能启发学生思考,并激发讨论。教师通过引导分析、比较,延伸观点,归纳概念等策略(表现形式也可以设置为选择题),对知识点进行扩展与转化。最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做到学以致用。
选项的设计策略有两种:(1)有标准答案的题目,在选项中放入容易混淆或或易错的概念;正确和错误选项都不止一个,最后一个选项设定为“其他”。(2)开放性的题目,在选项中设想多元观点,引出各种想法,让学生从文中寻找支持的理由;最后一个选项也是“其他”。学生在IRS反馈器上做出选择,教师把全班学生选择结果以柱形图的形式展示出来。教师不给出任何对错评价,而是分别请选择不同选项的学生说明理由。其他学生倾听同伴思考的过程后,进行小组讨论,对刚才的题目进行二次作答。通常两次作答的数据不同,教师再请更改选项或坚持原来选项的学生说明二次选择的理由。对比两次的柱形图数据,教师就能快速了解全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与此同时,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倾听同伴的思考过程,理清概念。对于较难的知识点,可以全班讨论后进行三次作答,最后做小结。这样就能达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同伴互助学习的效果。
本次体验小组学习的都是大人,合作学习效果好。对于学生而言,不少孩子还不懂得怎样参与合作学习,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参加小组学习?希望能在下一期的培训中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