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明,天晴,无雨,但一缕相思,淡淡哀愁,是不变的怀念。
走在乡间小路上,前往婆婆的坟前,我的脑海里忽的就浮现出了很多记忆中难忘的画面。在清明这一天,在长满青草的坟前,这种情感愈发浓烈起来。
十一年前,清明节后的那一天中午,我忽然听闻婆婆遇难的消息。小姑子的声音在电话里哽咽个不停,我的心被狠狠地揪了一下,眼泪夺眶而出。这个猝不及防的消息让我们没有丝毫的准备,没有来得及告别,没有好好地在床前尽孝,没有一点心里的缓冲,就这么劈头盖脸地砸向了我们。
作为儿媳,我都无法接受,更何况是老公兄妹四人?请假回老家后,看到婆婆就那样安静地躺在那里,我们的心都沉痛起来。婆婆的后事办得比较隆重。按照当地的风俗,要选好下葬的日子。我们就那样守在灵前,点燃一根根香,磕下一个个头,用这样的行为来寄托我们的哀思。记得我和大嫂、弟媳一起守灵的时候,我们都谈到了婆婆对我们的好,都一样敬佩她的为人。在谈的过程中,一段段清晰的回忆就浮现在了我们眼前。
婆婆是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虽然没上过几天学,但是为人处世却是难得的清醒。她一生共生了五个子女,除老公的姐姐小时候因病离开后,其他四个子女全都健康长大,而且培养得比较优秀。以前她住在老家的时候,上孝公婆,下教子女,又贤惠又能干。在村子里过红白喜事的时候,她又能掌勺做大厨,还能喝邻里和谐相处,人缘极好。
她对我们三个儿媳也是极好的。每当我们小两口吵架时,她一定是骂她的儿子,而且在外面从来不说我们三个媳妇一句坏话。大哥的孩子、三弟的孩子从小就是婆婆帮着带大的。我女儿出生前和出生后的半年里,也都是婆婆和我一起带的。
婆婆爱出门转转,但自从女儿出生后,她很少出门。从我坐月子开始一直到孩子百天,孩子的尿布、衣服都是她洗的。她还经常叮嘱我们说:“看孩子是最重要的事情。带孩子出门,眼睛不能离开孩子。即使大人不吃不喝,也要把孩子照顾好。”他们兄妹四人,就我们是闺女。婆婆说她最喜欢女孩儿。一见到我家女儿,她就高兴得不行。小时候孩子穿的棉袄,戴的帽子,都是婆婆一针一线缝出来的,我妈都连连夸赞婆婆的手好巧。
记得我还没结婚之前上夜大,每周有两个晚上和婆婆住在一起。婆婆每天一大早就给我做早饭。尽管我说过很多次不用这么辛苦,时间紧,来不及吃,可她总是在我还没起床之前悄悄起来,提前给我准备。为此,我在感动之余对老公的好印象都加了很多分。
弟媳住在宝鸡,孩子还没断奶时一直和妈妈同住。孩子断奶以后,就回到了西安,由婆婆带着。他们俩一直很忙,孩子就一直跟着婆婆,从半岁到小学一年级一直如此。婆婆会在照顾孩子的同时帮他们做家务,一天到晚忙个不停。
婆婆的一生都为了他们这个大家庭忙碌着,奉献着,没有丝毫的怨言。她就像一直燃烧的蜡烛一般,将所有的光和热都奉献了出来。突然,她的生命戛然而止,这对她的子女来说,又是怎样沉痛的打击?时间能抚平内心的创伤,但却带不走永远的思念。
往事一幕幕地浮现,记忆中的情景越来越清晰,思念的情感也在蔓延。在轻烟缭绕的坟前,我被香灰迷了双眼,愿婆婆在另一个世界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