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正见》这本书,并不是要去皈依佛教,或其他。长达一个多月的低谷期,生活一片乱,头脑一直处在混沌状态,内心始终不平静,总徘徊在往事回忆里,对自己各种批判和否定……人的信心并不是一直处于稳固状态,自卑情结随时可以上涨并侵蚀掉自我价值。17年的九月,走的甚是艰难。。
宗萨仁波切在《正见》里阐述的四项真理,通过对佛陀证悟过程以及用各类现实事件进行论证,我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内心,自己行为,思维背后的动机到底为何,如何寻求到真正的平安和祥和,我为我过去的错误行为深深反省并忏悔,但对未来的自己绝不放弃,每个人的真实本性平等于佛陀本性,人生终究自己在过,这条路上只能自渡自修。
造化与无常(一切和合现象皆无常)
我所处在的这个世界分分秒秒都在变化中,我只是这浩瀚星际中的一粒微尘,与那些变化并没有什么太多关系,如果你会有各种情绪升起,那是你的心牵系在这些事件上,你停留了,你所在的这个时空被你打造,但这个时空之外的时空秒秒钟都在变化发展。
我能够理解,因为你看到了此刻自己内心的这些变动,人类的经验是由两种以上的元素和合而成的现象建构出来的,就如宗萨所说:所有事物,整个世界的一切物质都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一切事物都会变化,都会在目前的状态中解体,没有谁可以独立恒久纯粹的存在,都需要依赖于其他东西。所以无常意味着变化,是不稳定的,任何事物和另一个事物之间的位置或关系转变了,都要遵循着无常的法则。如果能接受无常,我们就不会时刻抱有期待,我总期待着我现在怎么做,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能否按照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进行,我将内心的种种投射到外界的各类刺激物上,由此我将我自己困在其中,困在这个自己编造的网络里。如果没有盲目的期待,就不会有失望,了解一切都是无常,就不会攀缘执着,就不会患得患失,不会总是惦念着,幻想着,渴望得到着;去除这些,才能真正完完全全的活着,也就是各种书里说的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
“当我们知道一切事物皆无常,才不会被种种假设,僵化的信条,价值体系和盲目信仰所奴役。训练这样的觉察力让我们免于受限于个人的,政治的和感情的戏码之中。”
生活中一切和合的事物都可以进行解体拆分,每一和合的成分,又依赖于更多不同层次的和合而成。因缘是由当时刻的天地人各条件因素组合产生的,即使是煮熟一颗鸡蛋也会牵涉到非常多的因素和现象;如果能够接纳,了解每一件事物及状况各个和合部分是不可能保持恒常与不变的,我们就能学习培养宽容,谅解,开放与无畏,那么生活中的各种好坏事件,各类关系的处理你都能带着接受的心去看待,你会有觉察,有预见,你会胸有成竹,毫不惊慌。但我们总会锁困到当时的情境中,顺利就为之沾喜,不利就为之忐忑担忧,你的举止反应时刻都情绪应激处理着,眼着当前,忘了变化与无常,那么各种负面情况应接而来,那些偏执,寂寞,罪恶感,被欺骗,被威胁,被冷落等等,你的自我否定与怀疑,所有的不公平都上套自身,消磨掉你的自信自尊和灵性。
“殊不知如果单纯了解和合现象的本质,正确看待各个和合部分,那么你就能正视,能冷静操纵,因缘即时改变。松动灵活,真正的解脱来自领受整个循环,善用因缘的正负面。”
情绪和痛苦(一切情绪皆苦)
我为何会觉得痛苦,为何会焦虑,为何会快乐……产生这些感受的原因来自于哪里?我们又是如何对他们进行定义的呢,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持有二元分别的见地,制造二元论分别的心。宗萨说:“那些直接或间接地,一切情绪都生起于自私,都与执着于自我有关。情绪不是与生俱来的,人本是空空来到这个世界上,当某些特定的因与缘聚合在一起的时候,情绪就会生起。例如当你突然认为某个人在批评你,忽视你或者剥夺你利益的时,相对应的情绪就会接着生起,在接受,陷入这些情绪(或欲念)的当下,我们就失去了觉知和清明,我们被鼓动了,而这,只能通过觉知来避免。记住,所有的情绪都是一种偏见,每一种情绪中都存有分别心。”
人生如戏,因为处处都叠加着自我编造的剧本幻象。也就是说先建构一个“自我”,你以为这个我就是“我”,那么你,周围社会,世界就会以各种方式,符号在这个“我”上添加概念,程序。并带着这些观念,解释反之对待这个社会,将自己的情绪,意识投射其上。其实这个自我都是另一种误解,这个自我是虚拟社会化的自我,始终将自己与社会中的各物捆绑在一起,互相迎合,把自己的所求所需看的很严重。执着于自我就是无明,偏离“自我”的要求,就是出离。
每个自我中都藏着一个魔鬼,失去觉知,执着于自我,那么魔罗就在你麻木之际显现并占主导。“当我们被欲望之箭击中的时候,一切常识,沉着和清明都不见踪影,而假尊严,堕落和不道德就缓缓渗入。中了毒,入了魔的人会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无所不用其极。”
“不知才是恐惧的真正根源。”
一切是空(一切事物无自性)
根本无所谓存在或不存在,有意或无意义,一切来自于我们有限的逻辑,如用昨日,今日,明日这种,或因为,所以这类的线性概念来操作。我们的逻辑思维观,将身边的一切都运用在可操控的网络里,每个人都在交叉着,互相环绕着编网,一层一层,网越来越复杂,但实际上一把剪刀剪碎的东西能存在什么意义呢?
用各类逻辑来分析,推理,揣测,预估。并不是说左脑对我们的现实生存没有什么作用,而是在如何让自己幸福快乐这精神方面的建构上,不能用左脑的思维方式。我们生命中的一切觉受都是“在目前是”。也不是说唯物主义不对,要抛弃它,在宗萨看来,一切为心所觉受的事物,在心未觉受之前不存在,它依存于心,那么一切的物质都是相对存在的,只是某种程度的存在。也就是说风动与不动,其实都是你内心的悸动程度。修心,时刻保持心的空透,这样万物才能在其中自然流动。
宗萨说:“空性就是,你所见的或事物所显现的,并不是其真实的样子。了解空性,我们可以继续欣赏一切看似存在的事物,却不会把这些幻象当做真实而产生执着,不会一再的追逐,将希望和期待投注其中,不会因结果而失望,被其束缚。不是因为这个就变得漠不关心,相反还会生起一种责任感和慈悲心,帮助别人,解脱情绪,得失之井。
涅槃超越概念
没有分别,没有概念,没有牵绊。我们不会再执着于字眼,超越时间和空间上的一切局限和诱惑;如果能不被赞誉所收买,不被批评所打击,我们就会拥有无比的力量,会极度的自由,不再会有不必要的期待与恐惧,汗水和鲜血,以及情绪性的反应。无需去在乎那些执念的事,不去追逐他人的接纳,也不去逃避他人的排斥,就珍惜每一个当下。
这一个多月的低谷期里,我总怀念着过去的美好,总沉溺于曾经的快乐时光,后悔着那些偏差选择,懊恼着错误举动,总想延续好东西,但事实上我从未真正珍惜过我所怀旧的那段经验,因为我总在攀执于期望,总在预想着下一步的前行,真正珍惜,那就会时刻关注留意,做好当下每一个需要的正确反应。
说到这里,并不是就要放弃一切的事物,不再去追求。而是将带着全新的心态,清明的内心去度过每一天,这个地球时刻在运转,物质还在,感觉,观念也不会消失,但一切是可以超越转化不被其捆锁。
再回头看看,一切都在你一吸一呼中幻灭,记得与不记得,也就这样……对自己负责,对这世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