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顺视点]:呐喊:与教育有关的九项呼吁
我是一棵小草,但愿我纤弱舞动能摇醒教育改革天空。
我愿为教育鼓与呼,筹与谋 ,愿为基层教师代言。
一一题记
呼吁之一:教育部尽快出台教师研学旅行相关政策
教育部联合其它部委己出台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相关政策,我要呼吁的是教育部也要尽快出台教师研学旅行相关政策。
理由如下:
一是为组织学生研学旅行积累经验,为设计主题研究项目提供第一手资料,为研发研学旅行课程资源也有裨益。
二是研学旅行对教师来说是一种重要”读书备课”,对教师专业成长作用不可抵估。读书是向内旅行,去往精神世界;旅行,是向外读书,探索天地苍穹。读书,是在字里行间旅行,江水徐徐行万里;旅行,是从山川湖泊读书,天地悠悠读万卷。“行万里路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阅人无数,行万里路后思索回顾。”人生即经历,用双脚去阅读中华文化,用大脑去丈量中华厚度。
三是能切身感受改革开放后祖国发生巨大变化,利于学校爱国主义有效开展。
呼吁出台如下政策:
一是财政设立教师研学旅行专项经费:
二是建立教师研学旅行基地;
三是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及课本中涉猎的自然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免费对教师开放。
呼吁之二:政府给乡村教育脊梁一一三十年教龄乡村教师一点真正关爱!
乡村文明呼唤乡村教育,乡村教育传承和发扬乡村文明。乡村教育是乡愁的痛点。城乡教育失衡日益严重,乡村教育的整体陷落成为了一种真实的痛。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守望者,是乡村文明星火传承者。故建议政府给乡村教育脊梁一一三十年教龄乡村教师一点真正关爱!
比如:1、三十年教龄的乡村教师政府可免费让其住一套县城的廉租房,不可转让有永久居住权。
2、各景区免费开放,让退休或即将退休有三十年教龄教师多出去看看,公交费全免 。
3、每年免费组织全身体检一次。
4、让还没有晋上中级教师的教师直接晋级,评高级教师时有一定照顾。
5、有条件地区可发放3至5万的终身从教奖(或特殊安家费)。
乡村振兴靠教育,乡村教育依靠乡村教师,呼吁政府让有三十年教龄教师也享受到经济发展红利,给他们实实在在一点关爱,让现在乡村教师看到希望,吸引更多大学生加入乡村教育行列!
呼吁之三: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教师一样同等享受相应惠师政策红利!
这次河南出台了一些惠师政策,比如岗位比例增加,乡村教师任教达到一定年限符合条件直接评聘高级职称,班主任月津贴不低于400元,教龄津贴每年每月10元累计计算、建周转房房、乡村及贫困教师享受生活补贴提标扩面(全覆盖)等,提出了两个确保: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确保乡村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同条件城镇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
河南幼儿园、中小学的民办学校教师为河南教育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样这些教师也应该享受政府惠师政策。因此我的呼吁如下:
乡村民办学校教师也应该与乡村公办教师一样同等享受乡村教师及贫困地区生活补助。
2、教师周转房建设与使用也应该把民办学校教师纳入统筹考虑布局。
3、让民办学校教师、班主任也享受一定数量的政府班主任、教龄津贴。
4、从政策上如何确保乡村民办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同条件城镇教师工资收入水平?
省市民办教育协会及民办圈内省市人大、政协代表可以通过正常合法渠道向政府反映实情及民校一线教师呼声。
民办学校教师也是教师,也从事的教书育人事业,应该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对待,也力应与公办教师一样同等享受相应惠师政策红利!
呼吁之四:男孩报考师范学费生活费全免!
幼儿园、中小学教师中男教师所占比例越来越低,己出现男教师荒,学校阴盛阳衰,导致幼儿园、小学的男孩缺少阳刚之气。
幼儿园、中小学男教师荒原因是怎样造成的?
1、许多男生第一志愿不报考师范,不得己才报;师范专业男女生失衡;
2、父母是教师的,许多也不愿让男孩子当教师,认为在县城乡镇找媳妇挺难;
3、即使报考师范男生,毕业后也不从使师范占多数;
4、想当教师男孩,因当前招教考试只考记背死知识,男孩考不过女孩,又淘汰一批;
5、因没社会地位,工资待遇低,生活水平仅能维持,又买不起房,辞职跳槽又走一批;
6、有个性与校长不和,或与家长闹矛盾,或被投诉,辞退一批。
为此建议男孩签就业合同上师范可以学费甚至生活费全免,就业后学校可设一定数额男教师岗位津贴,优先安排三室一厅家庭住的周转房,让男教师这个职业有点吸引力,也许这个问题可能破解。
孩子是国家未来,是家庭希望。有好教师才有好学校,好学校才能育出好学生。
重视教师就要正视问题,就要从实事做起!
让一部分优秀男大学毕业从事教育吧!
呼吁之五:教师招考与录取政策得改一改?
当前,某些地方中小学教师招考与录取政策存在如下弊端:
1、有编办、人事局、纪委、财政局、教育局等单位联合出台的招考方案,往往是折衷、平衡结果,教育特性、需求张显不够;建议:正常报批手续结束后,有教育局全权主导。
2、用人单位中小学没有任何发言权,急需、该招进不来,暂时不缺的分一大堆;建议:让中小学法人代表校长参与到招录中,并且有一定份量的发言权、决策录取权。
3、先理论笔试再实践面试淘汰一批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招录一些只会考试不会讲课的教师;建议:面试过后再笔试,或加大实践技能所占比重。
4、只考教育学、心理学、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等,并且考题多是封闭、有所谓标准答案,考的全是一个人的背功,即记忆能力。建议:增加所报考学科内容,加大开放性试题比重,重点测查学养及多元思维能力。
5、面试因缺少心理、合作及从事班主任工作技能测差,导致心理变态、不合群一些人混进教师队伍;建议:面试加入心理、合作及从事班主任工作技能测差。
6、非师范生招录的教师,教心学、教学技能是短板;建议:录取后,单独进行课能系列培训。
7、经济发达、侍遇好的地区,大中城市招录师资质量远远高于贫困地区、县区乡镇,人为造成师资入口不均衡;建议:政策调控。
8、参与招教男大学生少,正式录取也少,造成中小学女教师比例过大;建议:出台对男大学生报考、录取优惠政策。
9、占相当大比例的民办中小学,招考录取政府职能部门缺习,把关不严,造成许多潜在后患问题;建议:同等对待,严格把关,监督职能不能缺席。
呼吁之六:县区成立应急教师中心
笔者发现对省培、国培基层校长、教师有喜有优,喜的是基层教师有免费进修、专业成长机会,忧的是学校编制一个箩卜一个坑,这个教师走后,所任课无人代。
类似的有现在放开二胎,女教师生二胎扎堆,造成学校课排不开。
教师突生大病、车祸又不到退休年龄,休养期间课无人代。
为此笔者呼吁人事、编办、教育局协调,以县区为单位设立全县教师协调中心,编制可按在编教师百分之五配制,遇到基层教师进修、生二胎、请病假等特殊情况统一调配,以解学校燃眉之急。试想临时聘用代课教师人员难找、质量堪忧。若财力达不到县教师应急中心也可返聘有意愿、身体允许的中高级退休教师,政府给予补贴。
教育是最大民生!希把关乎人民群众利益的这件实事尽快办好!
呼吁之七:城市住宅小区楼盘开发需配套一定规模儿童游乐场!
因城市土地寸土寸金,开发商在住宅小区开发设计上,追求土地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所难免。
政府在住宅小区规划监管上,强制开发商配套幼儿园、小学是极大进步。这里我要呼吁的是城市住宅小区楼盘开发还需配套一定规模儿童游乐场!
放学或节假日孩子整天关在装有防盗门高楼里,无异于软禁,尤其是缺少与同伴独自娱乐、交流、游戏的机会,这样儿童社会化成长一定是不完整的。关在钢筋混凝土高楼群里的孩子,失掉了与同龄伙伴游戏的欢乐、失掉了自己的世界,也失掉了锻炼培育社会人际情感的机会。
正如专家所说,孩 子应该有孩子自己的世界:孩子应该有自己的公共生活和群体意识,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有自己的文化氛围。
防盗门的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阻挡不住孩子对同伴游戏、活动、社会交往的向望。
有了小区配套游乐场,孩子、家长就不再望所(场)兴叹,同时孩子在马路、停车场玩耍的安全隐患才会大大降低。
故恳请人大政协委员向政府提出相关议案,同时市民也要把有无配套学校、游乐场做为购房要素之一。
呼吁之八:教育部邀请专家论证开设家本课程、社区课程必要性。
[背景]:先看一组数据:
1:暑假2个月,计60天;
2:寒假近1个月,计20天
3:全年的双休日总计77天(除去寒暑假的重复双休日)
4:五一黄金周5天(另外两天已算在双休日内)
5:十一黄金周5天(另外两天已算在双休日内)
以上合计等于167天,一年为365天,既,一个学生一年在校学习的天数为:197天,假日为:168天。在学校天数仅占全年的54%,假日天数竞占全年的46%!
数据带给我们思考: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在家时间竞高达168天,这168天孩子“在家干什么”值得思考。
[理论分析]:
从狭义的角度讲,学生如果在享受优质的学校教育之外,还能享受全方位的、多角度的、高效的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我们称之为学生享受的是全教育。
从广义的角度讲,一个人终生能够同时享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我们称之为他享受的是终身全教育。全教育或终身全教育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维组成的立体空间结构。它不是线性的(仅学校教育),也不是平面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而是立体的、多维的。全教育或终身全教育是一个整体,它的目标指向都围绕一个中心——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关职能部门需要把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统筹兼顾地分解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层面,通过多维互动,有三者共同合作承担。根据我国的现有国情,全教育或终身全教育的实施,应以学校教育为主,辐射、拓展到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学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各级学校领导有责任和义务肩负起协调、引领、指导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重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与合作大有文章可做。全教育普及之日,就是素质教育真正落实之时!
当前我们孩子受到的教育是残缺的、畸形的、功利性的教育。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越位”,社区教育“缺位”,家庭教育“错位”。 学校教育“越位”指的是学校做了许多本不应是学校教育承担的事情,反而是本身应该承担的职能没有很好履行;家庭教育“错位”指的是家庭成了“学校的第二课堂”,家长成了“学校教师的助教”,家庭教育的职能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社区教育“缺位”指的是社区教育缺乏规划、指导,教育资源缺少有效整合,许多地方的社区教育几乎是盲区。
我认为,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仅靠学校教育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况且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还是有问题的!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方联动、互为补充、共同承担。也就是说,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需要普及、推广全教育来实现。
家庭教育实施的主体是家长。对家长的教育主张我们学校教育工作者,不能仅仅是“迎合”,而应该是“引领”。引领是对家长更高层次的尊重!
社区教育应该利用政府关注民生有利时机,建立社区教育师资、资源、信息中心。当务之急是先盘活假期闲置的学校教育资源为社区教育服务。
不管人们如何理解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要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都必须把这些目标具体体现在相应的课程设置上。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靠的是全教育,全教育实施的有效载体是全课程——学校课程、家本课程、社区课程。全课程教育,不但涵盖新课程教育,也继承传统课程教育中有效的课程要素,更创设出新课程教育和传统课程教育都没涉猎到的课程教育新要素,力争搭建更加优化的课程要素框架,所以,才称其为全课程教育。“全课程教育”,充分利用并有机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家本课程、社区课程我不主张编写规范的教材,主张编写课程实施指导用书。它可以规定家本课程、社区课程开设的目的、课程的实施规划、课程实施应该利用的资源以及如何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等。因为家本课程、社区课程必定是个新生事物,刚开始起步阶段可以编写课程资源包。
家本课程可以围绕以下角度构建:伦理道德、行为习惯、社交礼仪;现代生活方式、娱乐、健身方式;以书香家庭建设为中心的家庭学习;旅游、考察、体验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家庭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
社区教育有效运作的前提是:有一批合格的从事社区教育的教师;特色的社区课程;固定的场所或基地。社区教育服务中心负责课程的管理,社区课程的设置应体现地域特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艺术、学科类课程特长生的培养、体育锻炼、健身项目指导、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的发挥、社区爱心工程等是社区课程首选的内容。
虽然全课程是由学校课程、家本课程、社区课程共同组成的,但是三者地位是有轻重缓急之分的。学校课程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家本课程、社区课程是学校课程的有益的补充。当前,学校课程急需改革,家本课程有待完善,社区课程急需开发。
树立全课程教育观,开设家本课程、社区课程刻不容换。
呼吁之九:关爱留守孩子政府职能部门不能缺席
1、希望当地社会和学校联合成立留守孩子假日活动俱乐部,对留守孩子免费开放城乡青少年官,让留守孩子与城市孩子一样在假日里同样能进行健康的活动,能时时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2、希望国家及有关部门能给留守孩子的出行提供方便,在孩子读书期间,寒暑假到父母打工地坐车,乘船能享受到与大专院校学生一样优惠侍遇,并在途中给予特殊的关怀,这样能为在外打工的父母减轻经济上和精神上的负担。
3、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联合打击黑网吧、游戏室、歌舞厅等,使孩子们能有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对河道、路旁高压用电器的损坏、失落的安全警示牌,雨天的马路井盖、游乐场所设施进行逐一排查,确保孩子假期生命安全。
4、减化进城务工子女入学手续,城市优秀公办学校也接纳务工子女入学,异地高中招尽快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