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悠闲地喝茶看书,接到了一个求助。事情是这样的:
一个四年级的小女孩,比较优秀,在班里担任班长。班里另外还有一个孩子,也非常优秀,这个孩子比较外向一些。在重新选举班长的时候,外向的孩子以30比6的大比分优势,获得了新的班长一职。
小姑娘回去之后特别沮丧,父母很焦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这是一次比较典型的挫折事件。很多家长在面对这类事件的时候,往往不知所措,或者会采用一些不太妥当的方法去解决。
也不怪我们家长,毕竟我们从小也没有学过一门课,叫做如何应对孩子的挫折。在教育小孩这条道路上,大家可能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家长有很高的几率会选中以下几个错误选项:
选项A:急于让孩子摆脱情绪不良状态。
这个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因为家长跟孩子心连心,自己身上的肉疙瘩,没有希望看到自己的小孩状态不好。孩子处于一种低落状态中,对于家长也是一种折磨,没有任何一个父母愿意看到自己的小孩子受苦,包括情绪上的苦。
因此,很多家长可能会很焦躁的希望通过语言让孩子摆脱这种状态,重新回归到双方都舒服的状态里。当无法做到时,常常会愤怒起来,通过强行的方式让孩子压抑情绪。这样做的问题在于,孩子的情绪如果没有得到安抚,没有得到理解,他将感觉到无人理解,很孤单。求得父母对自己的理解,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
选项B:讲一番大道理。
比较高明一点的父母,可能会把这件事情当作一个契机,讲一番大道理,去让孩子明白可以从中学到些什么。这一类父母是比较聪明的,善于利用逆境,将其作为一个教育孩子的机会,这个思维的转变非常的重要,是值得鼓励的。
这样做的问题在于,你讲出来的道理,只是你的人生经验,你把你的人生经验灌输给孩子,对于他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没有坐过火车的他,根本不知道坐火车是怎样一种体验。所以道理再正确,也难以吸收为养分。另一方面,这让他丧失了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因为家长已经替他把这件事情完成了。当有人替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还会去做那件事吗?这无形中会造成孩子精神上的依赖性。
选项C:设法通过某些途径和方法去改变孩子的性格。
有些家长会将挫折归因于内向和外向之类的性格问题,从而企图改变孩子的性格。这是行不通的,因为,我们不可能真正改变一个人内在的倾向性。另一方面,所谓的内向和外向,不过只是一种性格倾向,每一种性格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优势所在。
通过改变一个人的本性去实现目的,是非常不可取的。这背后的刻板印象是,如果是这种性格,那么就不可能做成这件事。从来没有这回事,在任何一个职业的顶端,既有内向的人,也有外向的人。此外,这样会导致孩子内心的冲突,使他感觉到痛苦不堪。正确的方式应该是顺应自己的本性,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并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
那么,如果你的孩子遇到这种情况,要怎么处理呢?
下面提出了一个比较通用的模式,只需要四个步骤。
第一步,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要特别留意一点的是,孩子的情绪很多时候是源自父母的,你的焦虑会带给他极大的不安。反过来也是一样,父母的情绪很多时候是孩子带来的,这个时候我们要知道,毕竟孩子毕竟是孩子,而我们是成人,如果我们都管理不好自己情绪的话,你怎么还能够说出“你不要再沮丧了”这样的话来呢?
所以作为父母,首先我们要关照自己,此刻内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是焦虑、急躁还是愤怒呢?然后先要把自己的情绪排空。可以采用深呼吸的方式,释放掉自己的不良情绪。情绪释放完之后才可以进入到第二步。
第二步,仍然是处理情绪,这里处理的是孩子的情绪。
方法也很简单,只要说出你对他的理解,即孩子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情绪状态,孩子就会从内心里觉得,这个父母是非常非常理解我的。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非常沮丧,如果换成是妈妈处在你这个位置,也是一样的沮丧。
心理学上的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内心的情绪感受被另外一个人说中之后,他的这种情绪就很快会得到一种释放,就好像被稀释掉一样。
当你看到孩子的情绪被安抚好之后,就可以进行第三步了。
第三步,将孩子导向未来。
孩子目前所处的状态,是陷入过去事件给他带来的感受之中。这个时候可以把孩子从“不想要什么”的状态,变成一个“想要什么”的状态。
简单的说就是,问孩子,我知道你不希望是这个样子,那你希望是什么样子呢?这个问题是引导孩子把眼光投向未来,并由他自己描绘出自己想要的蓝图。
当孩子说出他自己想要的蓝图时,马上可以接着问一句:那为了你想要的这个目标,你打算接下来怎么办呢?
注意,在这里没有采取任何说教的方式,没有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强行塞给孩子,而是让孩子自身去思考,自身去寻找办法,找到符合他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因此,无论孩子给出了怎样的方式方法,我们都应该肯定他积极思想、会想办法的过程。
如果孩子提出来的方式方法很合适,是积极的向上的,那么我们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表达下我们的支持就可以了。如果孩子没有想出办法,或者说,想出的办法可能比较阴暗消极的话,我们可以进行第四步。
第四步,是通过自身的经历去引导。
就是为孩子讲述一个你亲身经历的事情,最好是你亲身经历的,因为这样它才具有可信度,故事所包含的情感因素才高,孩子才能够产生共鸣。
这里我们仍然没有去强压任何观点,还是把你是如何面对这件事情?你是如何应对的?你采取了什么方式?用这些东西来启发孩子做一个类似的思考。
四步处理挫折的框架就是这样了,最后再重申一下帮助孩子应对挫折这背后的基本原则,这个是更加重要的东西。
第一,任何一次挫折都是一次教育的机会,都将成为孩子成长的营养。第二,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件。第三,永远不要剥夺孩子自己思考和探索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