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话》的清风流韵(一)
《历代诗话》是一部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的诗话汇编,编者何文焕。收录了《诗品》《全唐诗话》《六一诗话》等二十七种,内容涉及作品评点、创作理论、名家轶事诸方面。建国后,中华书局出过繁体字的竖版。除非专家学者,大多数人难以通读。魏晋觉得,书中记载了那么多的诗酒风流、妙人隽语,不该被埋没在故纸堆里。所以,结合正史《二十四史》,以及相关的笔记野史等私家著述,把这本书里有趣、有深意的片段提炼贯通出来,用“说人话”的方式予以重新编写,旨在让中华先贤的清风流韵,惠泽更多的后人。
真正有价值的古典文化,不尽是晦涩冷僻,更有谐趣迷人的一面。
《全唐诗》一共收录了唐太宗写的八十九首诗,
这里报道一下他的三次诗歌创作心路历程。
一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九月的一天,秋高气爽。唐太宗李世民兴致勃勃地来到陕西武功县,重访自己的故居,然后大摆筵席招待近臣。这几年,君臣齐心,干得有声有色。赈济饥荒、修订制度,击败东突厥、平定吐谷浑,大唐的赫赫威名震服了四夷。以前如狼似虎环伺中原的各族齐齐服软,恭敬地奉上尊号“天可汗”。日本、林邑(今越南中部)、新罗(今韩国东部)纷纷派出遣唐使,跋山涉水来朝见上国天子、见识盛唐气象。
太宗皇帝抚今追昔,不胜感慨,于是即席作诗:
幸武功庆善宫
寿丘惟旧迹,酆邑乃前基。
粤予承累圣,悬弧亦在兹。
①弱龄逢运改,提剑郁匡时。
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
梯山咸入款,驾海亦来思。
②单于陪武帐,日逐卫文枇。
③端扆(yǐ)朝四岳,无为任百司。
霜节明秋景,轻冰结水湄。
芸黄遍原隰(xí),禾颖积京畿。
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
诗中有对峥嵘往事的回首①:
烽烟,弥漫了曾经的青葱岁月,
剑光,底定了世间的风雨飘摇。
看那四野八荒的旌旗如潮,举起手——
又轻轻放下,许了他们万国来朝。
有对武功的自矜②:
大帐前,是匈奴的大王低头听令,
屋檐下,有异族的王公持戈放哨。
有对文治的欣然③:
御座后面的屏风,
多少次见证了四方诸侯前来报告。
又是多少次告诫百官:
各司其职啊,百姓不能随意惊扰。
酒到诗成,文武兼资、精通音律的皇帝亲自定了曲调,管弦乐队奏乐,文工团吟唱着御制诗翩翩起舞,一时间君臣尽欢。
盛世作背景上演的,不是娱乐界的海天盛宴,而是政治家的风雅盛会。
二
国运昌隆,英明神武的李世民大帝也渐渐有了骄矜之心,文艺路线有从大气磅礴的“豪迈派”慢慢转向“鸳鸯蝴蝶派”的苗头。某天闲来无事,御笔一挥,作了一首“宫体诗”。反复吟诵良久,自己觉得是极好的。于是召来大臣虞世南,请他也写一首诗互相唱和。
宫体诗的文学形式比较唯美,但这种诗歌,不关心国家兴亡、民间疾苦,总是聚焦在“喝喝酒跳跳舞”“哥哥呀妹妹呀”上面,亡国前的陈后主、隋炀帝,都是这种诗的狂热粉丝。
虞世南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很多初中课本收录的励志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就是他的原创。他更是后世为人称道的大书法家,然而,比书法更贵重的,是他的品格。虞老先生不紧不慢地回答皇帝:“圣上的诗作是工整的,但是内容不够正直端方。上层的人有了倾向,底下人往往会过分揣摩、跟风。我担心这首诗一传出去,天下都流行这种那个什么××之音——你懂的,所以不敢接受您的旨意。”李世民终究还是一个好皇帝,没有“龙颜大怒”,嘿嘿一笑,拍着老部下肩膀说:“我其实在试试你耶……”
虞世南去世后,李世民曾经创作一首追述以往兴亡之道的诗。写完诗,他搁笔长叹:“钟子期死了,伯牙不再鼓琴。我写了这首诗又给谁欣赏呢?”当下让大臣把这首诗带去虞世南灵位前焚化,以报答知音。皇帝有情有义,大臣尽心尽职,这也是大唐强盛的原因之一。
唐朝最有名的怼皇帝专业户,大家都知道是魏征,但其实不止他一个。所以,只有一个“青天”上蹿下跳,那种“盛世”是可疑的。有了反对意见,不穿小鞋不查水表,才是“贞观之治”时期言路通畅的根本原因。
三
君明臣贤、上下同欲,大唐这架马车继续在富国强兵的大道上狂奔。为了给后世创造一个长治久安的发展环境,唐军劲旅四出,降铁勒部、灭高昌国、击西突厥。贞观二十年(公元六四六年),太宗皇帝晓谕诸将,分道并进,攻破薛延陀汗国。薛延陀余部不肯归顺,太宗派遣名将李勣(同绩)前去统筹战事,一鼓作气、彻底平定。李勣也就是单田芳的评书《隋唐演义》中的徐茂功,他带了二百骑匆匆赶去,沿路召集其他少数民族的蕃兵跟随前往。薛延陀余部有人摄于威名,赶紧投降,却还有很多顽固的部队负隅顽抗。李勣大怒,指挥蕃兵奋击,斩首五千多级,俘虏三万余口,薛延陀这个政权自此彻底从地图上被抹去。
薛延陀的灭国一战,震慑了其他各族。宁夏的回纥(hé)部落立即决定紧抱大腿、跪求指导,于是急遣使者奉上贡品,态度诚恳而坚决地拜请朝廷前来治理,派官吏、设衙门,怎么能表达俺们的忠心就怎么来。太宗皇帝对他们的爱国主义行动表示了极大的肯定,还更进一步,要高瞻远瞩地帮助一些记性不好的异族同胞,永远记住这个各族人民和平大团结的时刻。他援笔写下了“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的诗句,翻译过来就是:
报仇雪耻,了结百世君王的心事。
除暴擒凶,告慰千古烈士的英魂。
这十个大字后来被大臣安排刻在石碑上,立于少数民族聚居的灵州。哪个部族不服,大唐皇帝喊你去上一节诗歌欣赏课!
那个威加四海的时代,已经风吹雨打远去了。唐朝的风流,在史书的字里行间依然飘荡着。唐太宗一朝,忠良辈出,难道是偶然?清明的政治作为底色,人类的群星才能一齐闪耀于历史长河。千古一帝的气度,盛世名臣的风采,虽千年之后,令人激赏!
本文故事,综合《全唐诗话》、《新唐书》、《全唐诗》相关记载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