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王参元家中大火,柳宗元书信赠之。
在初初担心之后,柳宗元非常高兴,所以就把这封慰问信写成了祝贺信。祝贺朋友家烧成灰烬。读到此处,我们会震惊、愤慨,这不是幸灾乐祸吗?
当我们的亲友遭遇困顿,一般人都会说什么月有阴晴圆缺,来去无常,会说什么天要降大任于你,必先将用艰难困苦,水火之灾,小人之祸让你勤劳奋进,不断发生变故,然后能够过上好日子之类的套话。但我们的大诗人柳宗元,他深知这套路数完全不靠谱,他的伟大,不仅在于其文堪称绝唱,更在于其思维异于我等常人。他在信中这样写——
您(王参元)读书读得好,文章写得漂亮,学问又扎实。像您这样的全才,却一直不能被提拔到超越群臣之上的重要岗位,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京城里的人都说您家太有钱了。凡是洁身自好的人都怕闲言碎语,不敢说您的好话。自己心里清楚就得了,都存在心里憋着不说。天下的道理本来就很难说清,社会上又最喜欢猜忌。谁要是敢说您一句好话,立刻就会被那些嚼舌根子的人认定了是拿了您的重金贿赂才这么干的。
我从六七年前就看过您的文章,这六七年就一直憋着没夸过您一句。我像这样只想着自己而违背公道已经很长时间了,并不光是对不起您一个人。后来我做了主管监察的部长,感觉这回是天子近臣了,该能说点真话了,就想着能把您被埋没的才能彰显出来。但每次一跟群臣推荐您,就老是有人把脸转开偷笑。我心里这个恨呀,恨我怎么就不能有个让人相信的、坦坦荡荡的好名声,反倒让那些流言蜚语给弄得百口难辩。我常和孟几道说起这些并且非常痛苦。
现在好了,您家被大火烧光了,所有人的猜忌也好、顾虑也罢,也都被大火一块烧成灰了。房子烧黑了,墙烧红了,所有人都知道您一无所有了。但是您的才能,却可以好好传扬而不怕被玷污了,您终于熬出头了。这是火神在帮您呀。我和孟几道十年对您的相知,也比不上这场大火一个晚上给您带来的帮助。以后大家都可以轻松地说您的好话了,把那些憋在心里的话都说出来,那些人事任命上的决策者,也可以大胆任用您而不必害怕别人说三道四了。再想跟过去似的畏畏缩缩,连个理由都没了。从现在起,我就可以看着您施展抱负了。所以,对您家着火这件事,我最终变得非常高兴起来。
看完书信,我们在为大诗人才华击节叹赏之余,更是佩服他达观放旷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慨叹于当时的社会风气。
“清流”传统在我们国人脑子里根深蒂固。以我的理解,《滕王阁序》中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便是对“清流”传统的最好注解。正如信中的王参元,虽然文章好,学问高,为人实,工于翰墨,奈何家财万贯,无人举荐,他只能屈沉下僚。在古人心中,似乎学问好与财富多是相矛盾的。或者说,因为财富多,别人会对于你是否真的是有才学心存疑问,不信任。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经常被人们反推——如果你不坠青云之志,那你就应该到穷困的地方去历练。否则,你便不是真的“清流”。正因如此,“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堪其忧”的颜回成了数千年来人们津津乐道的典范,士大夫们更是将其奉为精神坐标,难怪,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会极尽赞美之能事,大书特书“颜回”式的人物。但也不可否认,这些人,是我们中华文明的脊梁,正是因为有颜回,有陶潜,我们中华民族才能薪火相传,绵延至今。不过,是否才学高品行好,和财富多少,不必然划等号的。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真可谓至理!万物相伴相生,彼此依存,甚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所以才有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名句。王参元虽千万家财只剩灰烬,但之后却得到举荐,仕途陡升,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获得?虽然,我们都不喜欢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但面对天灾人祸,面对命途乖蹇,何妨吟啸且徐行?拥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会觉着,四面来风都是顺风,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好人。正所谓,草荣草枯,日升日落,或聚或散,都是生命的必然,因其必然性,我们才更要珍惜每个当下,将分分秒秒真正为我们所占有。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不疾不徐,从容行走,乐观而活——或许,柳宗元的书信,可以给予我们这些精神滋养。
京城人说,您家太有钱了。这柳老头儿,好有趣,嘿嘿……
——2017.9.21初日入窗棂,窗台的绿萝,更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