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要主义》个人读书笔记
精要人生,是一种了无遗憾的生活。
Part1.精要主义者的核心思维模式
学会减少,简化,通过淘汰其余一切来聚焦于绝对正确之事。
如果你不知道一样东西该不该扔,那么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你现在没有它,那么你能花多少钱来买它?
在决定要淘汰哪些事情时,也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这个机会,我愿意做什么来得到它?
必须克服三种根深蒂固的想法:我必须做、这些都重要、我能二者兼顾 。
精要主义者必须高度重视选择能力,将之视为一种战无不胜的力量,它的存在独立于其他任何事物,任何人及任何力量。
更多努力不一定能带来更多收获,“更少,但更好”可以。
Part2.精要主义的第一步 探索
如果对努力要实现的最终结果没有太多贡献,就不要做那么多事情。
强迫自己权衡二者,并战略性的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
一旦所有无聊的机会都被剥夺殆尽,我们也同样丧失了可以用来思考的时间。
捕捉不正常和不寻常的细节。
压力导致大脑中情绪监测部位(杏仁核)活动增加,而同时大脑中负责认知功能的部位(海马体)活动减少,导致我们无法清晰的思考。
充足的睡眠让你更有能力探索世界,建立联系,在醒着的时候做的更少,但更好。
90%法则:在做每一项决定或每一次进退维谷的时候,你都可以运用它,评估每一个选项时,考虑一个最重要的决定标准,然后在0~100之间为这个选项打分,如果得分低于90%,那就自动把评分降为0,并且断然淘汰它。
制定一种既有选择性而又明确的标准,能给我们提供一种系统的工具,用以辨别真正重要的事情,并过滤掉那些不重要的。
如果答案不是一个确定的Yes,就是一个肯定的No。
一位教授给他的学生们布置了一门作业,对一些非盈利机构的使命陈述进行评价,学生们查看了100多个案例,发现其中大多数陈述没有启发性和鼓舞性,例如其中一个组织的使命是“消灭世界上的饥饿”,但这个组织只有5位成员,这个使命就是一句空话。具体的目标才拥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Part2.精要主义的第二步 排除
每个人都在贩售一些东西,一种想法、一种观点、一种主张,来换取你的时间。清楚的知道被贩售的是什么,有助于我们更加谨慎的决定是否去购买它。
精要主义者接受自己不能始终都让人喜欢的事实。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已经投入其中的成本无法收回,而对某项已知的亏本生意继续投入时间、金钱和精力的倾向。为什么我们能忍受一场难看的电影而不中途退场,是因为我们已经为电影票花了钱。也是受制于沉没成本,哪怕公交或地铁迟迟不来,我们也会一直等着,而不去叫一辆出租车。精要主义者有勇气和自信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脱身抽离,忽略已经沉没的成本。
禀赋效应:当一个人没有某样物品时,他就倾向于低估这件物品的价值,而他一旦拥有该物品,就会倾向于高估他的价值。
只有我们承认自己犯了错,才能把这个错误留在过去。而我们如果总是一味的否认错误,就会漫无目的原地打转,无法取得任何进展。
把零基预算法运用到工作中:假定一切都难以预料,先前所有的承诺都已不复存在,然后,从零开始,问问自己愿意给今天加上什么任务,对于一切事情都可以这样操作。时间、精力和资源每使用一次,都必须重新证明使用的必要性,如果它不复适用,那就彻底消除。
答应一件事之前先问问自己:这事重要吗?
逆向试行:尝试取消一项活动或其他事物看看是否会产生负面效应,如果没有,就不去做它。
一个优秀的电影剪辑师会很难让人不去看重要内容,因为他们已经淘汰了除了绝对必须存在的元素之外的一切东西。
设定界限才能获得自由。
我们应当帮助别人,关爱他们,使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变。但是,如果别人把他们的问题变成我们的问题,那么我们就不是在帮他们,而是在纵容他们,一旦替他们承接了问题,我们所做的一切就变成了剥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制定社会契约:达成就双方真正要着力实现的目标提前达成共识,互相了解对方的界线,不去给对方提出徒增烦恼的要求,也不去分散对方的注意力。
Part4.精要主义第三步 执行
规划谬误:人们倾向于低估任务完成所需的时间,即使是在以前已经承担过相同任务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提前做好完善的准备,比预留时间多留50%。
精要主义者不关注需要增加哪些精力和资源,而是关注哪些限制和障碍需要连根拔起。
不要仓促上马,三思而行,问问自己:我在任务完成的道路上有哪些障碍?,把这些障碍列一个清单,它们可能包括:缺乏必要的信息,精力不足,追求完美等等。哪一个障碍清除后,其余的障碍会立刻消失?,根据这个问题,来给所有阻碍排列优先顺序。
精要主义者产出更多,展现更多,其方法是扫除更多,而不是做得更多。
精要主义者不会贪多求全,急于求成,平均用力,而是从小处着手,庆祝进步,他们摒弃好高骛远,鄙视华而不实,努力追求在重要领域中的每一个微小而平实的进步。
从小处着手,创作动力,然后,运用这种动力创造下一个胜利,再下一个,长此以往,直至取得重大突破。
最低可行性进步:对于我们努力要完成的重要任务,有用且有价值的最小进步是什么?
做最低可行性准备:你只要在一个任务到期前两周仅仅投入十分钟时间,就不用在最后的时刻花大把时间焦头烂额地仓促赶工了。
精要主义者会设计一种常规,让自己所认定的精要事物沿着默认的路径实现,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仍需要付出努力,但是由于有了正确的常规,每一份努力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量的科学研究解释了常规使难事变易的运作机制。一种简单的解释是,当我们重复完成某项任务的时候,神经元,或者神经细胞,会通过名叫“突触”的通信网关建立新的联系,通过重复,联系得到了加强,而且大脑能够更加容易地激活它们。在重复中,我们掌握了常规,任务就变成了习惯。
每一个习惯都是由刺激、常规和激励组成。这个刺激就是一个触发器,指示你的大脑进入一种自动模式,以及选择要使用的习惯。然后就是常规活动,即行为本身,他可以是身体的,精神的,或者情绪的活动。最后是激励,它将帮助你的大脑弄清这个习惯是否值得记住。久而久之这个循环——刺激、常规和激励,将会因为刺激和激励神经性地相互交织而变得更加无意识。
如果想改变自己的常规,你并不需要真的去改变行为,你需要找到引发非精要活动和行为的刺激事件,并设法让这个刺激事件与确属精要的事情相关。比如:你每天下班回家都会去蛋糕店买一份甜甜圈,下次路过你就要让它提醒你去街对面买一份沙拉,要抵制进蛋糕店的诱惑是困难的,但是,你每次执行新的行为,每次拿起沙拉,都在强化大脑中这种刺激与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很快你将会下意识的、自动的执行新的常规。
佛教禅宗僧侣一行禅师曾说: 倘若你正要喝一杯茶,当你举着茶杯时,你是真实的,茶水也是真实的,你将不会被过去、未来、你的工作或者各种思虑所吞没,你将脱离所有这些苦恼,在自由状态中享受这杯茶,这便是幸福,这便是平和。
在真正明确核心意图之前,不要停止争论。
精要人生,是一种了无遗憾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