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带小儿子去超市采购零食年货。
到了超市,我俩先去二楼给我93岁的姥姥选了一件羽绒服和一条裤子,随后到一楼超市采购。
我和儿子推了一辆推车,把刚买的衣服放在里面。就在我俩选瓜子的时候,几十秒的功夫,一转身我们装衣服的推车不见了,我赶紧四处张望寻找,却不见踪影,此时,我有点情绪上头,对着儿子说:我不是把推车给你了,你推哪儿了?你咋不看着点儿呀?这刚给太姥姥买的新衣服才多大会儿就丢了!我一边着急忙慌的四处寻找装衣服的推车,一边指责儿子一边抱怨有些人的素质差。
看看,指责批评的话不经大脑张口就来!
儿子也惊慌失措,一直在说:我也不知道推哪儿了!
就在我不停嘟囔抱怨的时候,我突然觉察到我又做错了,我想起了叶老师前两天讲的“刚买的新盆没进家门就被儿子弄破了一个洞”的案例:不是事儿来了就会批评指责抱怨,而是要奔着“所有的发生皆可为我所用”的心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跨越知识,培养孩子的技能。切记:赞美的话张嘴就说,批评指责的话过过脑子再说。不要让自动化的错误思维带偏了节奏。
尽管当时心里又气又急,但我还是让自己冷静下来,对着儿子说:推车找不到,衣服丢了,现在我们该咋办呀?
事来了呈现事实,引导孩子解决问题,要做一个问题解决者,而不是一个情绪发泄者,不要为孩子的无心之过责备孩子。
儿子还没缓过神儿来,担心地说:妈妈,那怎么办呀?
说实话,当时当下我心里也挺乱的,刚买的十几分中的功夫就丢了,不急不气是假的!就在我俩束手无策的时候,旁边的导购员提醒我,让我到超市出口处拦截一下。
我就和儿子朝出口处奔去。就在去的途中,我就想:与其自己在出口处拦截,为何不借此机会引导儿子求助工作人员帮助呢?无论最终找到没找到,儿子的求助能力在具体的事儿中又得到了提升,坏事中不也蕴藏着好事儿嘛!(求助意识也是我需要提升的点,如果有求助意识,出现问题时也不至于那么慌乱着急了。)
出口处,正好是服务台。
我问儿子:刚才导购员阿姨让咱们在这拦截顾客是个方法,你觉得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儿子还是有点紧张,摇摇头。
我说:你看,旁边就是超市的服务台,服务台就是帮助顾客为顾客服务的,如果我们再去求助一下工作人员是不是更有可能找到?
儿子点点头。
我和儿子来到服务台,正好应该是超市的负责人也在。我说明诉求,负责人立即安排广播员进行顾客不慎遗失衣服的广播,一边安排我们进服务台里休息等待,一边自己再进超市帮我去找找。
就在这个时候,儿子好像看到了希望,心里也安定了一些,有点委屈地说:妈妈,刚才你冤枉我了,你就没把推车给我,不是我把推车推丢的。
我像失意了似的,到底推车是我推着还是儿子推着一点印象都没有,即便是我让儿子推着,我交待儿子要怎么做了吗?他只是个孩子呀!所以此刻我完全相信儿子说的话!
我赶紧郑重真诚地给儿子道歉:对不起儿子,推车找不到,给太姥姥买的新衣服丢了,妈妈刚才确实很着急生气,没弄清情况就指责了你,妈妈做的不对,给你道歉!还有,妈妈还要谢谢你儿子,谢谢你把你的真实想法给妈妈说出来而不是憋在心里委屈自己,让妈妈知道事情的真相,我自己错了,还怪罪你,以后妈妈做的说的不对的地方你要大胆跟妈妈说,妈妈知道错了以后才会做的更好。
儿子接受了我的道歉,说:妈妈,如果还找不到怎么办呀?
我说:你说那怎么办呀?
儿子:其实,衣服丢了我倒不难受,我担心的是太姥姥过年穿不了新衣服了,太姥姥心里会难受!
说实话,儿子说出这样的话让我出乎意料。我赶紧赞美儿子:儿子你真是一个心里装着太姥姥、为太姥姥着想的孩子呀!太姥姥要知道她的重外孙这么贴心暖心的想着她,该有多高兴多幸福呀!没事,如果真没找到,咱就上楼再给太姥姥买一身新衣服,一定要让太姥姥开开心心过大年!
儿子满意地笑了。
几分钟后,超市负责人提着衣服出来了,衣服找到了,是我们的!我当面让他看了我的购买小票,和儿子一起向他们表达了感谢。意想不到的是负责人还一直给我们道歉,说给我们带来了不好的购物体验!你看,不仅找到了衣服,还收获了工作人员给予的满满的感动。
新衣服失而复得,触手可及的惊喜与幸福,怎能一走了之。我和儿子愉快地又推一辆推车,重返超市购物。
这次惊奇地发现,我俩都不用互相提醒,在我选东西的时候,儿子就手握推车寸步不离,他想选东西的时候,就会把推车交给我,我俩无缝衔接,在我和儿子的共同努力下,满载而归。
回家的路上,我和儿子复盘了在超市发生的经历。我问儿子有什么收获?
儿子说:虽然妈妈冤枉我了,但是妈妈主动承认错误给我道歉,妈妈知错改错,我的妈妈还是好妈妈。
儿子总是这么善良,妈妈在他心里永远是满分妈妈,儿子爱我永远比我爱他多得多,而且是纯粹的,没有任何条件和私心杂念!
还有吗?
自己的东西要自己保管好;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学会求助别人帮助;去超市的时候,推车不能离手,要做好交接……
参照叶老师讲的家长的五个层级:教育时机➡️方式➡️鼓励➡️庆祝➡️复盘,在我觉察后一步一步推进,结果是欢喜的,也是我想要的。
问题解决与个人成长相辅相成,情绪管理与个人成长相辅相成,两者是终身成长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