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日子,总是慢悠悠的。慵懒的日光,洒在摆满玩具和盆栽的阳台上。我一手抱着零食罐,一手捧着故事书,悠闲地度过静谧的午后时光。
有书,有糖,有阳光,便是我心中最好的童年。
从小,我对文字就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喜爱,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在我小小的心里,有一个大大的梦想:长大后我要做一个作家。
十岁的时候,我就写过很多小故事,我的第一个忠实的“读者”——确切来说应该是“听众”——就是邻居家的小妹妹。她十分喜欢听我写的故事。我的故事不是把她逗得开怀大笑,就是引起她的好奇心,使她刨根究底拉着我问个没完。
那时的我,多么享受这种被“读者”关注的“荣誉”呀!这种满足感,远胜于饱食一顿美味大餐。
在学校,语文老师总会把我的作文当做范文,在课堂上读给大家听。我陶醉在老师的称赞声里,陶醉在同学们艳羡的目光里。我的心就像一座饱满的喷泉,在阳光下喷涌出一股股闪闪发亮的彩色水珠。
有笔,有纸,有梦想,便是我心中最好的少年时光。
小时候,何须揣度成年后的日子会平静遂意,还是会颠沛流离呢?
长大后的生活就如同一段惊喜与惊慌交替的旅程,充满了意外和阴错阳差。
所有的因缘际会都在意料之外,却又像是冥冥中注定一般:我掉进了理工科的浩瀚深海,终是与心心念念的文学失之交臂。
这其中有多少无可奈何,有多少委曲求全,怕是满纸荒唐言也细数不过来吧!
一颗揣满憧憬的种子,尚未萌芽,已经被碾碎在土壤里。梦想倒塌的地方,已是一片狼藉的废墟。
我的笔荒废已久,文思的涌泉早已干涸,儿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在多年的理工科思维定势下丧失殆尽。
不匆,不忙,不慌张,只是我所奢望的成年生活。
曾几何时,我也尝试过奋力出离,希望可以从当下这种充满争斗的世俗藩篱中逃遁出来,从繁琐复杂的职场旋涡中解脱自己,乘风远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寻找一片“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天堂。
然而,生命是一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漂泊。即便是在我不喜欢、不乐意、不看好的专业领域里,我也不得不费尽全力,过关斩将,试图抵达繁花盛开的彼岸。
即便是在我不钟爱、不痴迷、不留恋的平淡生活里,我也不得不把这混合着欣慰和彷徨的日子过得恬淡洒脱。
几经斟酌,几回进出,小半生已经过去。弃某成文,终究只是一个镜花水月的梦。
我终究要从柴米油盐鸡毛蒜皮中去领会生活的真谛,也终究要从尔虞我诈的混沌淤泥中去恪守纯净的初心。
其实,我应该感到庆幸,至少还有简书——一个任我天马行空的舞台,一方任我勾勒梦想的净土。
如果镣铐已经嵌进了我的皮肉,那么,就让我戴着镣铐起舞吧!
如果梦想倒塌下地方已经长满青苔,那么,就让梦想在废墟中破土发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