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日更第七天】那天去姑姑家,和表妹在厨房做饭的时候,和她聊起:“我现在都不喜欢买那些反季节蔬菜了。因为那天下厨摘菜时,看到你姐夫买的一把苋菜,不过是一天的功夫,变得如同在垃圾堆捡出来的烂菜叶。想想如果是自己家种的,最多会因为缩水有点打焉儿。”
上班的日子,我是很少去菜市场买菜的,毕竟早上六点半起床,下班回到家已经是晚上八点左右了。等着自己买菜回家做饭,家里孩子老人都得饿焉儿了。写到这里,不禁得感恩自己还有公公婆婆。不过有时候,我和先生也不识好歹,总觉得他们买菜如此的单调,大人孩子都少了些胃口。
记得有一次,先生因为此事,说了她妈妈几句。那时候,先生还在比较远的区县上班,每周末才回家。他的抱怨,引起了婆婆的反感,婆婆说:“等你回来了,你们自己买菜,我还不稀罕给你们买菜呢。”
因为这样,我买菜的时候,总是看着市场上什么菜稀有买什么。别的且不说,这蔬菜的话,若是照我这个思路,稀有的自然是反季节蔬菜了。
这两天,走在菜市上,比较打眼的两种菜,一是苋菜,一是空心菜。其实空心菜到了季节是又便宜又受欢迎的。然而现在却是价格不菲的,起码也是五六块钱一把(大约一斤),而到了出产季,不过是一两块钱的事儿。
如今的我想明白了,买反季节蔬菜,伤了钱包伤了胃。可是,如何才能买到正季蔬菜,那些蔬菜出产的季节,我们还分得清吗?
这几天,我们酒城泸州的菜市场上,大概可以看到的蔬菜有菜台类,这菜台有很多蔬菜品种的;玉米、嫩姜、苋菜、空心菜、南充菜、黄瓜、大白菜、莲花白、小白菜苗、飘儿菜、豌豆尖、青辣椒、灯笼椒、豇豆、四季豆、花菜、东汉菜、蒜苗、青菜、折耳根、灵滚儿菜、奶奶菜(这个奶奶不是爷爷奶奶的奶奶,而是牛奶奶的奶奶,哈哈哈)、芹菜、茄子、苦瓜等等。
哇塞,好丰富啊。说起来,让我来给大家分分眼目前儿的蔬菜季节,也还是有难度的。不过对于我来说,搁在以前,我大概会买苋菜、空心菜、黄瓜、茄子、苦瓜、豇豆、四季豆这样的蔬菜。而如今,我从行动上已经拒绝购买。
因为我知道,现在,我们酒城泸州的空心菜,哪怕是大棚,也还没到上市的时候,苋菜的话,还记得有个传统节日是一定要吃的,那就是端午节。所以,现在不过是二月出头,哪里是吃它的时候。黄瓜,茄子,苦瓜,豇豆、四季豆,大概应该是在这春季才种苗的,怎么也得还有几个月才能吃的。
当然,也有可能某些蔬菜是其他地方早熟运过来的,不属于反季节。但,为什么现在有句卖菜卖水果的口头宣传语,那就是“本地的”。我想它的出现不无道理,即使是其他地方的正季蔬菜,运到本地,保鲜的手段是断不会少的,比起“本地的”,自然是多了些化学的成分,所以“本地的”自然显得更好些了。
说起来为什么这些蔬菜有市场,我想可能都是出于一种心态,天天吃那两种正季的蔬菜,实在来的乏味。我也是这种感受特别强烈的人,特别是上班的时候。这段时间,产假赋闲在家,倒是托公公婆婆带娃的福,有时间研究起了做菜。不断的更新正季蔬菜的做法,我才发现,其实无论多么的反季节,传统的吃法做出来也是过不了几天就感觉不稀罕了。只有在做法上下功夫,才能真正的满足人们的味蕾需求。
这不禁想到我和婆婆的一些日常矛盾。人们都说,有时候那些与你无关的陌生人更能获得你的原谅,而你最亲近的人可能经常得到的回报是抱怨。我想,大约是因为,只有亲近的人,才能影响你的生活状态。婆婆就经常会把菜丝儿切的粗细不匀,把菜片儿切的厚薄不匀。记得有一次,炒冬瓜片,哇塞,薄的熟透都烂了,厚的还没熟。我有时会说,她会反驳说,自己吃得有什么关系嘛。几十年的生活习惯,改不了,我只希望,自己在工作之余,有时间一定是自己下厨。少了矛盾,也能满足先生、孩子和自己的味蕾需求。
如今,我便不再为反季节蔬菜买单。倒是中了美食APP的毒。每天总要浏览浏览,看着可能是先生孩子爱吃的,自己又好着手学的正季蔬菜视频,马上学着做起来。还有肉食,孩子总是不爱吃,毕竟常吃的也就是鸡鸭鱼肉,可是传统的做法在四川总是带着辣味的,而外面买的熟食,又总是不让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