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上醒来有点懵逼,就到书房翻了几本书,这是一种让自己停止挣扎的方法,因为这种状态下看书,要么懵逼到忘了自己的名字,要么异常专注。
昨天和同事讨论极限环境下的物质行为,觉得异常有趣,人何尝不是,人是环境的产物,极端的环境有可能造就极端的人。如果再聚焦到一个人身上,一个人的行为就是外化的环境表现,他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本质状态。我们总说思想指导行为,可是否想过行为可以来左右一个人的心识,甚至通过行为习惯的改变来重塑一个人。所以在抑郁症治疗的方法里面有一个避免恶性循坏,给予初始动能的做法,就是不要去想,干就完了,干那些可以滋养你的事情,与人连接,做运动,记录生活,欣赏艺术,搞创作等等等等。干多了,不仅能驱走抑郁和负面情绪,甚至还可以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人生的改变是从行为开始。
所以快乐很简单,我们做了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就会快乐,有人会觉得我在扯淡,可是你坐到床边,托着头,吧嗒吧嗒嘴,认真想想,就是这样的。我们很多时候因为陷入情绪而没能投入做事,所以就很难快乐;而如果真的投入其中了,沉浸的“干”,无论结果如何,都会感受到一种当下的快乐。有人会问,那未来呢?未来不就是无数个当下组成么?如果一定要多想那么几步,当下如果快乐了,那对未来的期待也会是元气满满的吧。
那么爱情能“干”来么?能啊!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从这里出发,每个遇见都是一份恩赐,梭罗言:时间决定你会遇到谁,你的心决定谁会走近你,而你的行为决定了谁会留在你的生活里。所以爱情也是“干”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那些你觉得遗憾的人,其实都是你不想要的;那些错过的人,其实都是生命的过客。最终留下来的人,看到了你行为的力量,感受到了行为背后的爱,是这股正能量超过了联结的阈值,从而把ta留下来。
看了三本书,分别是《正能量》、《寻找一个苦难的天堂》、《总要习惯一个人》,写了三段话,一个关键词:行为。一句结语:别BB,干就完了!
(PS:最后一本是蕊希写的,听了她很久的电台,后来停更了,现在知道她结婚了,作为老乡,虽然不喜欢她嫁给tw人,但作为粉丝,祝她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