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少不了优秀的家长作为支持和榜样作用。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很不容易,但有法可循。下面是读《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提炼出的实用的教育方法,可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越玩越出色
1.互动游戏,放松一下。孩子写作业累了,设置适当的游戏来放松,如“斗地主”可以培养孩子“输得起”的品质,同时还可以锻炼孩子解决冲突以及与人协作的能力。
有的孩子写作业磨蹭,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他觉得反正做完作业也没有奖励,做完老师的作业家长还会布置作业,所以索性写慢点。这时候,我们做家长就要给孩子点甜头,做完作业可以带他玩玩等,让他做起来更有动力。
2.设置“家庭日”。这一天无论大人和小孩都不能安排其他事情,大家一起活动。可以去爬爬山、逛公园,也可以去博物馆、图书馆等,尤其是爬山,可以让孩子在跟大自然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观察到很多平时看不到的东西,“大自然是本无字的书”,需要深入学习。
3.难忘的旅行经历。孩子没去陌生的地方,心里难免会既紧张又兴奋。紧张是对于未知的担心,兴奋是对于未知的好奇。好奇心能够激发孩子探究和学习的动力,同时在旅行中,亲子关系会更加亲密,信任感增强。
4.养殖与种植,体验生命的神奇。通过养殖小动物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耐性,建立了敬畏生命、热爱自然的人生态度。 通过亲自种植,女儿感受到了植物生长的神奇,验证书本上学到的知识。
5.拼图挑战。通过不断进阶的拼图游戏,训练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以及孩子对于目标的坚持。
6.坚持运动。可以让孩子强身健体,同时更好地融入群体,比如轮滑、跳绳等,孩子在一天疲惫的学习后可以通过运动来放松下情绪,学习的效率更高。
7.和同龄人一起玩。孩子的成长就是社会化的过程,而与人交往的能力更是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立足的基础。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却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甚至是极其关键的一个部分。
二、书海里遨游
“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就好比为孩子安装了一台发动机。”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读书多的孩子理解能力强,不仅语文成绩好,对理科知识的学习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1.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你可以发现,如果这家人都在玩手机,孩子也会想玩手机;同理,一家人都在看书,孩子也会跟着一起看书。孩子是家庭的镜子,想要爱读书的孩子,家长就得做好榜样作用。
2.常去书店或者图书馆。书店里每个人都在看书,并且里面的书琳琅满目,小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下,受到熏陶,流连忘返,通过阅读孩子的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和记忆力都能得到提升。
3.家里备孩子喜欢读的书。买一些趣味性、故事性和生动性的书,并把书放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让孩子有书可读。
4.枯燥的书带着读。对于像报纸、杂志等难度较大,可以拓展知识面,但内容趣味性不强的书,家长可以带着读,让孩子慢慢产生兴趣,后面就能自己主动去读了。
5.学会使用工具书。小学的孩子经常会问很多大人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这时候家长要孩子学会自己去寻找答案,比如通过《辞海》《百科全书》等工具书的查询,自己查到的答案更有成就感,知识的维度更广。
为小学生选择工具书时,应该考虑到可读性和趣味性,这样的工具书不仅可供孩子解决问题的时候使用,平时也可以作为很好的阅读材料。
三、学习的兴趣
让孩子爱上学习。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并不断地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的学习上花太多的心思,而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1.择校。一个好的学校,好的老师,能让孩子很快爱上学习。择校,追崇的就是那些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好的老师,能成为孩子学习路上的良师益友,反之,不好的老师的某些行为,则可能会在孩子心目中留下阴影。“良禽择木而栖”,好学校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
2.给孩子多点耐心。家长的焦虑和催促,很多时候让初入学的孩子手足无措。孩子的内心其实也很想做好每一件事,但是很多时候竭尽全力在做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时候的家长要多点耐心,在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初入学的这一阶段,家长既是教导者,也是陪伴者。前提是:家长要以接纳和爱的方式帮助孩子。
3.呵护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孩子问的问题认真回答,家长不懂的问题可以跟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
4.不断激励,成就孩子的自信心。小孩子都喜欢被夸奖和鼓励,一个小事情的夸奖就能让他们觉得很开心,建立起对一件事的自信心。
孩子是在学习中成长的,他可能时刻都需要知道事情该怎么做。人的不断认可和夸奖,会让孩子内心产生一种“我很强大”的感觉,这种感觉正是自信的感觉,而自信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
5.好心情是上学的吸铁石。第一步让孩子在学校有好同伴,第二步想办法让孩子喜欢上老师。让孩子在和同学、老师的交流相处中收获快乐,让孩子在和谐的家庭关系的陪伴下,保有愿意学习的热情。
6.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包括每天的预习和复习、阶段性的小结以及课外阅读等,这些习惯一旦在孩子10岁之前养成,对他后面的学习乃至将来的工作、生活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比如,孩子做作业时一定要“专时专用”,注意力集中,遇到不会的题,先放下,全部做完再问。做作业之前把所有准备工作做完,做语文累了,可以做数学换换思路。
一个习惯的初步养成需要21天,而一个习惯的基本养成需要90天,也就是3个月。要让一个习惯固定下来的话,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坚持3个月。
7.语文学习的好方法——阅读与写作。丰富的阅读积累则会让人词汇丰富且能引经据典,笔下生花,言之有物,更具有说服力。
8.引领孩子进入英语世界。英语学习应该从听力抓起”,可以把英语课文的磁带当做孩子的催眠曲,培养孩子的语感。另外,看英文原版电影也十分实用。
9.课外班选择应该遵循几个原则。第一,尊重孩子的天分,也就是智能方面的突出表现。要确定孩子是不是学习该课程的材料,再去有的放矢地选择;第二,尊重孩子的兴趣,只有孩子真正喜欢,才能学有所成;第三,尊重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孩子在不同年龄有不同的需求,错过了关键期也许终生都难以补救。
四、品格的培养
小学阶段的孩子需要培养品德和学习技能。父母想要孩子长成一个负责任的人,就要趁早给孩子学习的机会,并尽其所能教给孩子,以防孩子将来变成“啃老族”和“白眼狼”。
1.孝顺父母。言传身教,父母的榜样力量非常大,我们孝敬父母,孩子才会孝敬我们,否则,就别怨恨孩子将来长成“白眼狼”了。
2.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孩子终归要成为社会人,只有让孩子从小就考虑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他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培养起来,这也是孩子健全人格的一部分,我们家长有责任为孩子考虑并教好这一堂“做人”课。
培养孩子,不仅是使孩子成为能为自己负责的人,也要使孩子能够考虑他人、考虑自己所在的集体,成为具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3.不随意丢弃东西。不丢三落四,懂得珍惜,知道东西的来之不易,同时,父母也要以身作则。
4.不乱花钱。孩子拿家里的钱或者乱花钱,主要原因并不是孩子的问题,问题在于家长平时如何教孩子花钱。给孩子合理的零花钱,让他自由支配,教他正确的金钱观,避免出现乱花钱的情况。
5.关注收获和进步,而不仅仅是成绩。不以孩子的短处来跟别的孩子的长处去比,并逼着孩子做他不擅长的事情。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鼓励和赞扬孩子的点滴进步。
五、心理教育
1.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长大。现在的孩子每天上下学都是家人接的,学校如果离家不远,三年级后,可以让孩子跟小伙伴一起尝试自己上小学,锻炼下孩子。这样很多事情慢慢放手让他去做,不至于长大后成为“啃老族”,事事都依赖父母。
2.自己做选择并对结果负责。比如孩子上兴趣班,尊重他的意愿去上,如果不想上,放弃的话,最好是他自己选择,大人告诉他不上的话长大后的后果是什么,他自己得对结果负责,不能长大后抱怨家人不给他上。
3.亲子沟通需要用心。孩子每天上学回家,父母可以抽出点时间跟孩子谈谈心,什么内容都可以,问问孩子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如果孩子表达欲特别强,正在滔滔不绝的说,父母一定要用心聆听,可以用“然后呢”“你怎么想呢”等开放性问题,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如果在沟通中发现孩子有问题解决不好,家长可以协助他,给他建议,但尽量不要替他解决问题。
4.情绪管理。每个人都有情绪管理不到位的时候,孩子亦然。我们可以接纳孩子有情绪,也允许孩子发泄情绪,然而对发泄情绪的方式应该设定界限,可以用轻微的方式去发泄,比如拿个沙发垫去捶几下,但不可以乱摔东西。
5.看似“早恋”的萌芽。孩子有时候回家会说谁喜欢谁,谁跟谁谈恋爱了等等。这些看似“早恋”的萌芽,家长其实不用过于担心,小学生的爱比较纯洁,这种爱往往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过去了。家长在家里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跟孩子普及教育性别相关的知识。
6.关于上网。家里的电脑建议放在客厅等显眼处,避免孩子自己在房间上网,控制不好时间,以及可能会浏览到推荐的不健康的网页。打游戏的话,跟孩子约定好打完几把就下线,不能沉溺网络。
7.走入青春期,由指导变成陪伴。到了五六年级的时候,孩子们的身体告诉我们,他们就要告别童年,走进青春期了。如今我们大概都能坦然接受孩子的身体成长,伴随身体的成长,我们也需要关注孩子心智的变化。
到了十一二岁,孩子会隐约觉得自己已经长大,而不愿意再做父母的“跟屁虫”,这是孩子自然成长的正常表现。这个时候家长就要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需求,调整过去的教育模式,根据需求来重新教育孩子。孩子长大后,他学到的知识以及从各个渠道了解到的信息甚至超越了家长,他开始以批判的眼光审视家长,再也不把大人的话当作权威来遵照执行了,这个时候家长应该从过去指导者的角色变为陪伴者和引导者。要允许孩子以自己的方式长大,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
六、多方式表达爱
1.家庭“邮筒”“BBS”。可以在家里按人数设置“邮筒”,有什么话不好说的,可以写信放入“邮筒”。设置“家庭日记本”,这个日记本就像是“BBS”一样,每天发生的事,每个人都可以,每个人都可以往上写。两种特别的表达方式,既有意思,又可以锻炼孩子表达自己的能力。
2.爸爸也要参与家庭教育。爸爸妈妈的工作永远都做不完,而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孩子对爸爸妈妈的依恋也就那么几年的时间。所以在忙也要抽出时间陪孩子,不然等孩子五六年级,想陪他,他不一定愿意让你陪了。
3.“契约约束”。设置家庭规则,做错了惩罚什么,做对了奖励什么,让孩子知道事情的边界线。当然父母要做好榜样,不能带头违反规则,不然孩子觉得为啥爸妈都不遵守规则,让我来遵守。
4.不做书桌上的“直升机父母”。孩子写作业一直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头顶,需要培养孩子独立做作业的能力。孩子长远的成长来说,习惯了拄着父母这根“拐杖”,还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无力感,使得孩子将来不能很好地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
5.收藏孩子成长的足迹。给孩子多拍点照片,收藏好他的日记本等相关成长的东西,长大后整理好送给他,也是一份特别且无可替代的礼物,体现了父母对他浓浓的爱。
6.教师节给老师送礼。虽然现在明令禁止教师节不允许送礼,其实孩子也很想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可以让孩子手工制作小礼物,不一定非要在教室节的时候送给老师,其他时间也可以,培养孩子尊师的精神。
7.小奖品。针对孩子不喜欢的科目,家长可以跟老师沟通好买点小奖品让老师收着,如果孩子在校表现好,私下里把孩子叫过去给他奖励。这样有助于孩子喜欢上这位老师,并对这门科目提起兴趣,私下给孩子让孩子保密,这样又能维护别的孩子的自尊心。
8.孟母三迁。好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有条件的话,还是选择好的学校,好的学校意味着更好的学习氛围;离学校更近的住所,可以节省更多的通勤时间。
以上是关于《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全书的关键内容总结和我个人的理解,昨天花了3个小时看完了,还是有不少实用干货的,家长可以选择合适的去实践起来,争取也像作者一样培养出能上北大的优秀孩子。
没时间看书的家长,这一篇文章搞定,值得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