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浪漫飘逸,杜甫的顿挫沉郁,苏轼的大江东去,辛弃疾的挑灯看剑,......也许,行云流水时,千万种思绪已经融入在笔捺纵横间;抑或,挥毫泼墨中,一些人物就长存于历史长河里。
他们的故事你是否还记得?
李白是洒脱的。
年轻时,他拔剑而舞【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穿三峡,泛洞庭,浸游大江南北。【五岳寻仙不辞远 一生好入名山游】,一路潇洒,不愧游侠本色。以【天生我才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他醉酒入长安,高吟【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贵妃磨墨,力士脱靴,嘲天下豪贵,作不羁狂态。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他丢下了长安继续游历,有了【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 今安在】的苦恼,有了【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的感叹。
李白自天上而来,豪情万里,又在洒脱中飘然而去。
杜甫是痛苦的。
他感叹别人【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的才气,却做不到那人的不羁。他也有【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壮志,却寓居长安十年,体会了世间冷暖,看尽了人民痛苦,发出【朱门酒肉臭 路由冻死骨】的厌恶。安史之乱爆发,他四处漂泊,看到了【三吏】,感受了【三别】,【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可能命运给了他一副悲天悯人的心肠,用血与泪写下了国破家亡的悲伤。晚年客居草堂草堂,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他,仍念的是人民,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漂零一生,忧民一世,用满腔热血,在青史中写下了沉重的一笔。
苏轼是矛盾的。
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年少就博精通史,才气俊发。与弟弟苏辙同年考中进士。为官后,他刚正不阿,不平则鸣,因为发对王安石的激进变法而被贬出京,又因“乌台诗案”死里逃生至黄州。在欣赏【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的同时,将失意的痛苦遗忘在赤壁的山水之中。【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分流人物】,豪放之情骤起。后来,新法被废,不甘沉默的他又直言保留变法中的可取之处,被守旧派所不容,一贬再贬。在杭州,他疏西湖,修水利,筑苏堤,造福人民。谪海南,他又不遗余力地传播中原文化。面风雨,他说【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悼亡妻,他伤【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远亲友,他祝【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苏轼在仕途的黑暗中撑起一片关于淡泊、豪放、豁达的光明。
辛弃疾是悲哀的。
自幼丧父,又出生于金兵占领区。在祖父的教导下,从小就有抗击金人,收复山河的抱负。后来,他毅然起义,冲破层层阻挠,率军南下归宋。无奈南宋甘愿俯首称臣,他请缨无路,报国无门。他有【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身前身后名】的雄心,却只能伤感于【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他回忆【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的战斗,也只能发【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的感慨。他文武双才,却只能寄思在【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悲情满胸,无力回天,他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最终,高呼“杀贼”含恨去世。
辛弃疾是所向披靡的武将,又是驰骋百家的奇才。北固亭上仍回荡着他气团山河的豪情。
......
他们的诗,闪耀了千百年的光芒,他们的词,屹立在历史长河中。
他们的故事,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