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时时都在被启迪着。今天细读了他的班级管理“六阶段”观,更是让人深受启发,反复品读感悟,不断反思比对自己的教学与管理,受益匪浅。
在雷夫老师的教室里,信任是地基,“六阶段”则是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成长的基础建材,是凝聚全班的粘着剂。
他的道德发展“六阶段”依次是: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六个阶段,循序渐进,道出了道德发展的不同层次,更揭示了教学与管理的六重境界。
细读深思,反省自我,感觉文中所举的很多实例,都好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一般,而自己却浑然不觉那是有多么的愚蠢。
第一阶段的“我不想惹麻烦”,是孩子们的普遍心理。孩子们会迫于老师的权利与威严,不想因触犯班级条令而受到批评或惩罚,从而表现出顺从。而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从心里认识到自己应该有良好的行为,这样对于孩子们的品德养成来说自然是无益的。这点不由让我想起上次学校新教育开放日时的那个“班长带头起哄”的恶劣事件,那个孩子就完全是老师在一个样老师不在又是另一个样啊,真的是让人大失所望,忍无可忍。事件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毅然撤掉了这个“害群之马”,换了新的班委,班级面貌焕然改观。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的思维恐怕是老师们平时惯用的管理智慧吧,正如雷夫老师说的那样:“贿赂行为”常见于全国各地的教室。其实这种办法,还是很有可取之处的,毕竟奖赏要比吓唬好,尤其是可以迎合小学生爱受到奖赏的心理,使其成为努力的动力。但是弊端就是,有一些孩子,他们努力的目标只是为了得到奖赏,而非发自内心的认识到努力的真正意义,他们的努力会因没有用心而收效甚微。就如有的孩子认真写作业是为了集够了“优”得到老师给的奖赏,他们关注的目标是奖赏,而非事情本身,如果没有了奖赏做诱饵,他立刻就会反弹回原来的老样子。即使可以一直有奖赏来激励,时间久了,奖赏也会失去效力,因为他们会有厌烦的那一天啊,就孩子本身而言,并无实质的进步。一到考试就可以见分晓,那些努力只为奖励的孩子几乎难有什么进步,其实让我们困惑的根源原来就在这儿啊!
当然,也会有些孩子,他们努力做到很好,不为了奖赏,而以取悦老师为表现动机,就如同有的孩子做某事是为了取悦父母一般。这便是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无论怎么说,能达到这一层面,至少从老师的个人魅力方面来看,还是非常成功的。亲其师,信其道,还是十分美好的愿景呢。可是这样的为讨好他人而活的人注定将来的人生是会有许多烦恼的,他们很容易就找不到自我。
更进一步的境界,便是第四阶段的“我要遵守规则”。我们往往会和孩子们一起提前制定班规、班级公约,让孩子们愿意自觉去遵守,这种做法很常见,相对民主。其弊端确如雷夫老师所言,我们的班规也许真的只限于在某间教室对某位老师该有的行为。真正的遵守规则不是靠这些条条框框,而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没有外力约束的自觉,就如《美丽的规则》中澳洲菲利普岛观看企鹅归巢路上的人们所创造的那种“失衡”的美景。
打破规则所限,触及内心的自觉,便进入了更高一级的境界——第五阶段“我能体谅别人”,即帮助孩子们对周围的人产生同情心。使孩子们怀有一颗仁慈之心,使他们善解人意,体悟他人,用一颗善良之心去支配自己的行为,那自然是一种人人向往的美好境界。人与人之间互相体谅,和气共处,若真达到如此境界,哪还有每天那么多麻烦事烦扰我们等着我们去处理呢?其实,这不正是我日常班级管理努力的方向吗?我把《想想别人》作为班级的班诗,鼓励孩子们每天为周围的人做好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争做最亮的那颗星,就是为了试图从内心深处改变他们的思想,进而促使他们行为的自觉改变啊。经过一年的努力,大多孩子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班级面貌日渐改善,班风日趋良好。回顾这一年来孩子们一天天地变好,也算是付出终有回报,得偿所愿吧!
但是,“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那便是达到最高层次——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这一阶段是最理想的教育境界,自然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很难达到,但总有一些优秀的孩子能够达到。他们一定是自律性强,且家风优良的孩子,仅凭老师的教育是无能为力的。让我想到我们班里就有一个这样的孩子,他叫冯泽康,是一个自觉性强,原则性强的孩子。每天的阅读他总能自觉进行,每天的日记他都能高标准严要求地认真去记,安排给他的任何一项工作他都能做到以身作则,是一个尽职尽责又无怨无悔的好孩子。有时我会问他:“泽康,你为班级付出了很多,有没有觉得很辛苦呢?”他会笑眯了双眼憨厚地笑着:“老师,我不辛苦,这是我应该做的。”多么可爱的孩子!一个让人安心又让人难忘的学生。还有一些做好事却不愿留名的孩子,他们也是属于达到最高道德境界的人吧?行为由心生,不为外在的目的。这些孩子将来一定都是一些少数的有出息了不起的人!
雷夫老师用“六阶段”创造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缘于他对职业的执着追求,对孩子的无限热爱啊。“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是一种精益求精永无止境的人生目标,有了这样一种目标做动力指引,自会生出无穷的智慧。奇迹缘于执着的追求与锲而不舍的坚持啊!雷夫老师让人敬仰,他的教育情怀与育人智慧让人受益。向雷夫老师学习,做更好的老师,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