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编辑:易凡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近正是评职称的时候,看到一个个参评老师都忙得找不着北,与晋升擦肩而过的老师一个个都滿脸的尴尬与无奈,我不由得浮想联翩、感慨万端……
对广大一线老师来说,没有比评职称更重要的了,因为它与工资挂购,加之其中的很多弹性因素,同一层级的人不一定同时期都能评职晋级,有的要相差七、八年甚至十多年,有的错过一次机会到退休再也没有机会。因而,评职称就像众人争过“独木桥”那样的不易。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般来说,中、高级职称要通过三级审核。第一关是学校。其资格审查包括教龄、工龄、学历等硬件的积分,另外,还有各类奖励等积分,两者合计排队。然后根县局给定的指标数,在分值较高的人中由职称评审组成员投票确定。最后报送县局。第二关是县职改办。主要组织考核教学基夲功,从所报送的参评对象中淘汰20%。然后由夲人填写各种申报材料。县局审核通过后报送市职改办。第三关是市职改办。其主要审查各种硬件和佐证资料,属于综合评估,并淘汰20%后,最终公示确定年度评审结果。至此,评审才算结束。
这里,我想说说自已于2014年晋升中学副高级职称的一段经历。
与一般人相一比,我评职称的难度也很大。主要不怪别人,只怪自已丢三落四,关键时候掉链子,工作30多年,证书很多,也有高三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经历,有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层级的荣誉证书,但因各种原因丢了的也不少。如毕业证、培训证这些夲来不是问题的硬件往往还会出些问题,所以,我几年内对评中学副高级职称就没有抱过希望,一是怕麻烦,二是怕资格审查过不了,自讨没趣。令人庆幸的是:2014年我的中学副高级职称却在艰难中险中取胜过关。
何以能险中取胜?主要是运气好。一是学校领导的大力的支持。当年县局给我校分了四个指标,而学校当年六十年代出生的有五人,校长赵爱武明确要求:任何领导都不参评,集中把老同志的问题解决好。并向县争取了一个指标,五人参评,五个指标,考核无竟争也无悬念,初级考核全部通过。二是学校办公室和语文组老师的对我的大力支持。主任张钊在我中途想放弃的情况下,向我陈述其利害关系,逼着我硬着头皮“再向虎山行”,使顺利过关成为一种可能。办公室干事刘芳妮周末放弃休假,专程返校给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语文组的张婷、康小云、党超、路爱玲、江兰等同志在填报资料的过程中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三是县职改办的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他(她)们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为资料的审核和完善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借此,我要对那些关心和帮助过我的领导、老师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然而,尽管我的职称晋升结局似乎很圆满,但每逢评职称时,我却高兴不起来,心情反而会感到异常沉重。
试想:那么多的参评对象,很有限的指标数,冗繁的评审程序,填不完的表格,造不完的佐证资料……这一场场纸上谈兵,一次次看不见的“战役”,使多少固守夲分的人望而却步,主动放弃?又使多少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淘汰出局?如果职称晋升的结果是:把本来应该晋升的人因为运气差、人缘差而没有晋升;把本来不该晋升的人因为运气好、人缘好却晋升了。这样的评审标准还是否公正、科学和合理?这的确令人深思!
我希望:职称评审工作能关注全体,简化程序,变中求稳,稳中求变。相关职能部门能以公正、高效、务实的作风摸出一条新路子:一是大胆设立奖励指标。对教学成绩突出者,破格晋升职称,以此来鼓励先进,激励后进,促进工作。二是对违规违纪者敢于亮红牌:降低职称等次或撤销职称等次,以此警示教师,自觉遵规守法,维护整体形象。三是对一般人是硬指标硬核算,够格的简化程序,借鉴部队做法,自动挂档,大胆晋升。这样一来,既能引入竟争机制,又对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既能保证了整个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又能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会减轻广大教师的心理负担,更大限度的提高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健康稳步的提高。
当然,对以上设想,有人说我痴人说梦,迂不可及;有人说我华众取宠,沽名钓誉……这些我全部认领,也都不会在乎。我坚信:教育这片天地总有一天会有蓝天白云、绿草如茵……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