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开花了!早上在阳台上晾衣服的妻一声惊呼。真的,那个穗状的花,如同小手般伸展着迎接阳光。
家里的芦荟已经种了十几年,每年翻盆换盆,最多时曾经有近十个品种的芦荟。后来一次长途搬家,实在没办法,忍痛割爱了好多,如今就剩下两个品种。长得最好的就是这木立芦荟(也叫日本芦荟)。
说起芦荟一开始还真的有点陌生。它本是热带地区的植物,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很多古籍医药中也有记载,曾几何时文章报纸宣传它的诸多好处。可上海哪里有芦荟可以买呢?当时只闻其名不见其影踪。
上班后,在七宝附近的(宝南路)无意间发现有卖芦荟。原来芦荟长这个样子?叶子边缘都有刺,如同是放大版的小蓟。只是叶片肥厚很多,有些叶片上还有好看的斑点花纹。品种颇多,有库拉索芦荟,开普敦芦荟,中国芦荟,绿芦荟,须芦荟,芝麻芦荟,木立芦荟,大叶芦荟等等。
陆陆续续把自己喜欢的品种买回家。当时住在五楼,每次端着芦荟往上走,迎面看到有下楼的,我还得侧身让过。怕芦荟叶子扎伤来人,也怕把芦荟碰坏了。家里地方太小,放不下那么多。只能屈尊它们在小阳台的栏杆上,阳光雨露浇灌长得也是生机勃勃。
虽然买了几盆,但自己最中意的木立芦荟始终不见踪影。好不容易得知有一同事家里有木立芦荟,央求着送一个芦荟侧芽。
同事也很大方,第二天就给我带了过来。本以为和绿芦荟一样,只要往花盆里一插,培上土适时浇水就行。但结果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
过了一段时间,芦荟叶子还是那样的苍翠,可不久就发现叶子根部颜色变成了咖啡色,顺手一拿,叶子整个脱落,根部也黑乎乎的,已经全烂了。怎么会这样?
第二次就有经验,种植芦荟侧芽,先不要急着往土里栽种。先把侧芽阴干几天,否则这种多肉类植物容易腐烂。等阴干后,插入土里。土质也应该是透水性好的沙土,如果排水不畅也会导致烂根。栽种好以后,一次性把水浇透,以后浇水原则就是不干不浇,一浇浇透。过了一个多月,小芦荟长出了新芽,终于栽种成功。
偶尔逛超市,竟然发现有卖大叶芦荟叶片,芦荟竟然也可以做菜?有一年春天,把大叶芦荟带根的幼苗拿回老家给父母种。农村人也不会那么精细讲究,直接种在屋后的空地上,吸收天地之精华。没过几个月,竟然长得相当壮实。到了夏天竟然成了庞然大物,那叶片足可以和超市卖的相媲美。
父亲是一个实用主义者,转眼就问,你说这芦荟能做菜,那你做一道呗。正值大夏天,我摘了两片叶子,用刀切除两边的尖刺,劈开两边的厚叶,把中间透明的果肉取出。切成段,放入盘中待用。
就做个芦荟咸肉汤吧。锅内放点底油,咸肉切片煸,放入水煮开,再放入切好的芦荟叶肉同煮即可。
这芦荟煮的汤,汤汁特别清澈,叶肉如同一块块透明的冰浮在表面,相比较冬瓜汤,别有风味。芦荟入口即化,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看着父母亲津津有味地喝着,颇有成就感。但芦荟性寒,夏天吃正好,去暑气。
可惜这大叶芦荟,不耐寒。那年冬天,没有做好保温措施,偌大一棵芦荟就给冻死了,父亲为此还可惜了好一阵子。
如今家里只剩下几盆木立芦荟傲立在窗台,木立芦荟的叶片太过窄小,做菜是不合适,但作为药用还是有着良好效果。
手上不小心割伤,脸上发个痘痘什么的,摘片叶子,取出里面透明的叶肉,贴在伤处。第二天就会发现效果神奇,屡试不爽。
小小的芦荟不仅成了家庭小药箱,每年过年时节还会开些小花,带来温馨和惊奇。
2019.1.30初稿
2019.3.7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