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四岁孩子,被幼儿园小朋友抱起来摔倒的一件事。女儿有个好朋友a特别好动,一天放学一起走出幼儿园,女儿看到a在前面就喊了她一声,然后a扭过头来抱女儿,就要把女儿抱着举起来,女儿就自觉双脚离地了。还没等大人反应过来,a就松手了,然后女儿就躺地上了,头就咚的摔了一下,哭了,a可能是一看闯祸了,甩下一句我不喜欢她了,哼!然后扭头就跑。后来a的家长也跟我和女儿道歉了。等女儿平静下来我跟她聊为什么会摔倒,她自己也想不清楚。我是觉得这个不是人际交往而是安全意识的问题,所以用总结和聊天的语气总结了一下,并没有责备她,可是她似乎不接受,总是说我已经自己保护自己了,后来演练了一下,普通抱抱没关系,如果小朋友一要使劲抱起来她,千万不能自己主动抬脚,还得告诉小朋友放开。演练过程她倒是挺开心也记住了。想问问老师这样做合适不合适?语言沟通她不接受是不是是因为自尊心?
答:我们成人总是以我们的思想方式来想象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其实我更接纳的是你女儿自己的说法,就是她觉得这样没有什么,真的只是一个失误而已,她觉得她已经可以了,她也没有想到说这个女孩儿没有抱住她。你想四岁的女儿,怎么可能去判断说有可能抱不动。俩人就是挺高兴的,一抱。但是她摔倒了,就像你这里描述的一样,a一下子认为她犯错了,所以赶快逃离开了,说我不跟你玩儿了就走了,她其实不知道怎么样来解决这个事情。那么女儿呢,也是觉得她抱我没抱住。剩下来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就好了,摔了就摔了。其实你后面的话不用总结,因为摔的是她。她自己就会总结,你相信吗?她不需要你总结她自己就会前进。
我们很多时候家长都是以总结的方式去跟孩子讲。你一总结给到对方的感觉就是:你又在说教我,你在嘲笑我,你觉得我不能够,你觉得我错了,你不相信我。你再多说的话,到了小学再到初中,你看,你越说什么他越不照你说的做。这就是开始进入到青春期的逆反,所以其实他已经被摔到了,这就够了。你呢,去搂搂他,关心一下“摔疼了吗?”就OK了。
但是你可能会跟我讲:老师,我女儿还会摔第二次。对!那是因为她印象不深刻,你让她再摔两次。就这么简单!我们也有崴脚的时候对吧?有时候还老崴一个地方。我们也会反复的去犯一些错误,这个时候如果旁边有一大智慧的人看着你说:你看,我都说了多少回了,不改吧?又崴了,怨谁呀?——你什么感觉?
今天正好读蒙台梭利讲环境论。这个环境里边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小朋友教孩子。这里的孩子,不是指一个孩子,而是说,在这种环境里边所有的孩子。在环境里边有两个物件,第一个物件是环境本身,第二个物价是这个环境里面所有的摆设。环境里面还有两个人,一个是成人,一个是孩子。成人也是指所有在这个环境中的成人,孩子也是指所有这些环境里面的孩子。因为成人和孩子在蒙台梭利眼睛里是两个世界的人。为什么呢,因为彼此都不能够完全理解对方。
我们用我们的想法去想孩子,孩子用孩子的想法去想我们。所以会出现很多的偏差和误解。我们家长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以一个过来者的身份自居。你一定比他知道的多,这是肯定的。你比他多活了那么长时间,你当然比她多知道的多,可是她不服。而且你每次说的话都没有什么新意都没有说到点子上,所以他会厌烦。然后你越跟他喋喋不休,他越讨厌。“你还能说点儿别的吗,你能说点我不知道的吗?”所以呢,当有时候有孩子说你不知道我知道的时候,他那种对你的轻蔑、蔑视、瞧不起,其实就是你平时对他,你嘲笑他时候的样子,那一时刻,他就是你的镜子。这一个感触特别的深,我有一年在美国费城做亲子课程,有一次,一个家长跟我说“我孩子现在上高一了,他是小学就到美国来读书的,现在他不允许我去给他开家长会,他说你去也行,你就什么都别说,就坐在那儿就行了。”我问这个妈妈是不是孩子嫌你发音不准确呀?然后妈妈当时眼泪就下来了。她说“马老师,你怎么知道?”我说你一定在他刚来的时候也嘲笑过他吧,你也说你怎么发的音呀?对吗?这个妈妈说“对对对,我就是这样说的。孩子现在让我去开家长会,不让我说话。他说他怕同学笑话他。”我说对了,孩子就是在这一刻还给你。咱们今天就说到这儿。我们到底怎么样去跟孩子沟通?其实家长的态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不要总去给孩子做总结。
问题2:男孩,五周半,有一天写完作业刷牙时候,和我说,妈妈要是我以后有了小孩,我就不凶他,就是他没写完作业,我也不对他凶,这句话我想来想去,也是当事人迷。我平时觉得对他也不凶,所以咨询马老师,帮我说说他心理,这句话怎么就来了?另一个问题,他现在就是和我对着干,比如写作业,他就说非不写,不让他看电视,他就是他非看不可,非玩不可,这样类似的事情好几件,我开始以为他在用非字造句,现在看来也不是,这也有一段时间了,要么就大喊大叫表示不愿意,这脾气也够暴躁的,而且他因为一件事情没做好,就和他自己发脾气又想放弃,比如他在玩录音,录音有时间限制,每次录音都在规定时间内录不完,坐地上就哭闹,不玩了。怎么就不能坚持点耐心点再来一次呢?我和他这样说,他就说他做不好,很沮丧。不自信,我怎么引导他,让他有耐心点?又不排斥我得意见?还有一个他玩捉迷藏,从两岁开始到五周半,还是要玩捉迷藏,还不愿意让你找到,还自己要发出声音暴露自己,可被找到就很不高兴,基本就是发脾气,游戏中的规则你和他说他也不听,捉迷藏玩三年多了,怎么不升级呢?换个游戏玩。
答:他其实是被你管束的太多了,你应该放手一点儿。他说要将来我有孩子,我绝不凶他,没写完作业也不凶他,其实就是说你呢。你觉得你没有凶他,并不表示他觉得你没有凶他。孩子会比较,他做的任何事情的时候你的态度来判断你是否凶他了。比如他写完作业,你肯定会夸他。如果没写完,你说你怎么还没写完啊,赶紧写该睡觉了。你也许觉得这句话是很平常的,但这个跟他写完作业的落差一定非常的大,所以他才会有这种感觉。所以我刚才说了成人和孩子在蒙台梭利眼里看来是两个世界的人。孩子用孩子的判断去判断成人,成人用成人的判断去判断孩子。你的第二个问题是孩子明显进入到了一个叛逆期。所谓的叛逆期就是你让他怎么样,他就偏不怎么样,他其实有一个感觉:如果我不做这个你能把我怎么样?你可以理解吗?这是他发现他开始有挑战了。你要让我写作业就不写作业,你能把我怎么样?关键的点,不是说他非不怎么样,而是说这件事情是谁的。如果写作业是他的事情。他就不会有这种疑问,如果写作业,他认为这个是你非得让他干的事儿,不是他的事儿。那他就可以加上这个“非”
还有一个就是你跟他之前谈条件吗?宝贝吃饭吧,你要吃个饭,妈妈给你买你最喜欢的变形金刚,从你开始跟他谈的第一个条件开始。他就在不断的去学习这种方式和方法。于是等到他这个时候,他就开始用你教给他的方法跟你谈判。你不让我写作业吗?行!你让我看一小时电视,看完电视我就写。这里面涉及到还有一个耐心的问题。你说的他有一件事情没有做好他就会不愿意再去尝试做第二遍了,大喊大叫的。你可以不理他,你也不用问他说“你就不能再做一遍吗?”我可以教你一个办法,比如说录音。有时间限制,你可以跟他一起。你有一个参与度,但是你不是在看他笑话。你说“我试一下,我看我能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这个说完。”这是一种代入性,你不是只鼓励他,而是你去尝试一下,你看看你能不。你能去帮助他分析和发现问题,到底问题是在哪。是他的语速慢了?还是他选择这段文字多了?所以家长你也去录,要跟他一起想办法。你先有一个同理心,你先跟他站在一条线上。然后你再去启发他。
再说这个捉迷藏的事情。其实捉迷藏是一个特别有意思,孩子还特别愿意玩的游戏。有些孩子会告诉你说,我要藏在哪儿,我藏在窗台后头。他其实在等着你找他,他觉得我都告诉你我藏哪儿了,你赶紧来帮我找着咱俩。找到了就好开心。并不是他非得藏起来,不让你找到。还有一些孩子他在跟你玩的时候,他在享受这个过程,这个过程其实是非常有意思的过程。他发出一些声音来。可是你要是按着他的声音马上就找着他的话,这个过程就太短了。他享受的这个过程是什么?你听见声音你也还不知道他在哪儿。其实他在刻意增加这一个游戏的难度。这个就是所谓的升级了。另外的建议,就是你应该让他尽量跟小朋友去玩捉迷藏,不是跟你。捉迷藏,不是两个人的游戏,而是很多人的游戏,你不要老让他跟你,变成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一个游戏。这就没意思了。他今天想这么玩儿,想你找着他,明天他想你找不着他。后来他就在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上面他总是在跟你做一些调整你要配合他。所以你跟他玩一些别的。当然你得跟他玩一些他觉得有意思的游戏,他才能升级呢。
问题3:女孩,三岁两个月,有尿的时候老是憋到来不及了才说要尿,然后带她去尿时就已经尿裤子了。开始时我都不想给她心理压力,就说没关系,妈妈给你换,但你下次要提前说!可三岁生日后尿的频繁些。从11月开始是爷爷来带(从出生到三岁之前都是我自己带的,因为要上班就让爷爷来带,爷爷是11月来的,她是11月底满三岁)尿完之后又说没事儿的,我妈妈说了可以给我换裤子,爷爷问去幼儿园呢,老师会给我穿别的小朋友的裤子。(10月到11月上过一个月托班,也有过偶尔尿裤子)!我是想有可能过了这阶段就好,可她老是憋尿,憋到来不及上厕所。2.5号我带她来我公司,我告诉她今天不能尿裤子,尿了我们就回不了家,你没有裤子换,然后她要尿就会喊我。这是什么心理,怎么引导!还有一个问题是,这个阶段是什么心理特点,我越告诉她不要做什么她就越做,比如来公司,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她就要趴地上,越说她越趴,后来我干脆不理,她也不会起,继续趴着。因为要出去吃饭,我就抱起来了。昨天来了又是爬地上玩,我说你怎么又爬地上了,她说我没有。我说麻麻刚看到了,她就说我没有!我问为什么趴地上呢,她说我觉得好玩!是我因为我自己带了三年突然上班,她心理没适应过来吗?爷爷没来前我带出去玩都是自己走偶尔累了抱几分钟就好,自从我10月上班后,再休息带出去玩,她都是全程让抱着,不自己走!这是什么心理呢!她是怎么想的呢!马老师三岁是什么心理特点?
答:3岁是一个自我意识出现的时候。就是他知道“我”这个第一人称了。我喜欢什么,我要什么,什么是我的,你有没有看我,你有没有关注我。这时候他特别需要你要看到,你要重视他,你要关注他。恰恰在这个时候你离他而去!其实从我个人经验来看,两岁到三岁之间上幼儿园以两岁半为最佳时间。并不是三岁,因为三岁时他的自我意识是最强的,他对他自己的关注度就非常非常的高。他特别需要人看见他,他特别需要人认可他帮助他,认识他自己到底是谁,到底是什么,哪些是他喜欢的。这个敏感期的这一点是非常突出的。如果你在这之前都很关注他,突然间三岁他最需要你关注的时候你去上班了。他就会怎么样?他想方设法让你看见他!比如说他趴在地上,他发现他在地上,你就会跟他说很多话。他不趴在地上,他乖乖在旁边你就会工作,不理他。他用他的想法去理解你,你用你的想法去理解他。所以他趴地上,他发现你跟他说的越多,你越关注他。你跟他生气都没事儿,他只需要你关注他。所以现在他也要求你得抱着我,说明你很重视我。不知道你为什么离我而去,你为什么要上班,你之前都是时刻都陪着我的现在为什么要把我送幼儿园?
关于尿裤子的这件事儿。第一个不要强调。越强调他会越紧张,反而会造成心理的障碍。有一个方法:叫上孩子一起上厕所。比如一个小时的时候,你就说宝宝,妈妈要去厕所,你跟我一起去吧。这样不就行了。还有尿床尿裤了,不要嘲笑他,给他洗了就好,没什么大不了,就是没憋住而已。小朋友这个时候有些器官的发育还是相对比较迟缓的。现在美国很多小朋友一直带尿不湿带到四岁。所以没关系,这是他的一个成长的过程。
问题4:五岁半男孩,8月底生日目前上学前班。以前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反应孩子爱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很聪明就是心智发展不太成熟,所以我们也听从了老师的建议,推迟了孩子上学前班的时间,今年1月份孩子才开始上学前班(这个班的小朋友都是1月份才入学的),目前一个月了老师也反应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东张西望,老师讲课不听走神,随意走动,没有纪律。我们自己的感觉也是小孩比较浮,学东西都是看一眼就觉得自己会了,不深入,想请教马老师像这种情况该怎么引导孩子?
答: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要说一下学前班到底是做什么的。学前班的重点不是学一年级的知识。孩子一年级的重点才是学一年级的知识。学前班是在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以适应上小学的要求。你得记作业,你得自己写作业,你得交作业,等等。这些在学前班里边可以提前帮助孩子有一个过渡。你这孩子刚从幼儿园到学前班还不到一个月啊,就算一个月,他还不知道该怎么听讲。东张西望,没关系,他就需要这个过程。他需要有半年的时间调整一下知道怎么样去听老师讲课。知道老师讲过的就是学习,他听哪个部分。知道怎么完成作业,知道什么叫做纪律,什么叫做守纪律,上课的时候就要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他都需要有一个由不知道到知道的过程,这一个过程就是上学前班。所以你就接纳它就好了,给他一个过程,让他轻松一点儿,他还没上小学。学前班,不仅给孩子一个过程,也给家长一个过程,也让你调整一下心态,知道他上小学一开始他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他有多大的反差。比如说,在幼儿园中午要睡觉,上学前班了就不让睡了,为什么?因为小学不睡!在幼儿园里头,三个老师管三十个孩子。在学前班里边就一个老师管。你要好好吃饭,为什么?因为小学就这样。所以,学前班不光孩子要上,家长也要上,我想我已经解答了这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