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学而”篇第15章
【注释】
①赐:子贡的名。
②言:讨论。
【翻译】
子贡说:“贫穷而能做到不谄媚奉承,富贵而能做到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贵却谦虚好礼的人。”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等一样,先开料,再粗锉,细刻,然后磨光。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以往的事,你能因此而知道未来的事。”
今日任务:
1、诵读第15章50遍;
2、诵读第14章50遍;
3、抄写第15章一遍。
秋澄有想法:
“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是子贡已经达到的境界。拿来问孔子,只得到了“可也”的评价。
子贡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端木赐。为人聪明,善于学习,悟性很高。据说他是最懂得孔子的弟子,也是孔子晚年最心爱的弟子。
子贡经商,很富有,但他没有富人的傲慢自大;子贡很有学问,是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但他没有文人的自命清高。
子贡的人品是值得称赞的,但是孔子给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来比较一下,“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和“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的不同境界。
前者心中还有贫富之分,说明心中还是有自卑和骄傲的;而后者则是心中无贫富之分,只做好人的本分:乐道、好礼。
高下立见。
记得蔡老师讲过,傲慢的人,第一个特征就是觉得自己不傲慢。当时并不甚理解:我内心感觉自己是谦卑的,谦卑的人怎么可能傲慢呢?
现在想来,感觉自己不傲慢,就已经有了傲慢、谦卑之分。显然傲慢是不好的,觉得自己不傲慢,那就是把自己放在了比较高的位置上,没有做到真正的谦卑。
子贡因老师的教导,而举一反三,悟出了做学问需要细细琢磨。孔子对他非常满意,称赞他可以“告诸往而知来者。”这种悟性,即使在孔子的弟子中也是不多见的。
周老师经常让我们自己去“悟”。我有时会为自己的悟性不高而苦恼。现在想来,当时悟不出来的道理,就把它记下来,或许某时某境下就悟出来了。
看到周围那么多比自己优秀的人,切不可妄自菲薄。须抛却优秀、平庸之分,只需一心向学,方能取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