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干宝 著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文:汉永平中,会稽钟离意,字子阿,为鲁相。到官,出私钱万三千文,付户曹孔訢,修夫子车。身入庙,拭几席剑履。男子张伯,除堂下草,土中得玉璧七枚,伯怀其一,以六枚白意。意令主簿安置几前。孔子教授堂下床首有悬瓮,意召孔訢,问:“此何瓮也?”对曰:“夫子瓮也。背有丹书,人莫敢发也。”意曰:“夫子,圣人。所以遗瓮,欲以悬示后贤。”因发之。中得素书,文曰:“后世修吾书,董仲舒。护吾车,拭吾履,发吾笥,会稽钟离意。璧有七,张伯藏其一。”意即召问:“璧有七,何藏一耶?”伯叩头出之。 翻译:东汉明帝永平年中,会稽人钟离意,字子阿,任鲁国宰相。到任,拨出私钱一万三千文,交付户曹孔訢,整修孔夫子的乘车。 钟离意亲身入孔庙,拭擦桌几草席佩剑鞋履。他儿子张伯,铲除堂下草,在土中挖得玉璧七枚,张伯怀藏其中一枚,将其它六枚告知钟离意。钟离意令主簿安置玉璧于桌几前。 孔子教授堂下面,床首有一悬瓮,钟离意召唤孔訢,问:“此为何瓮?”孔訢对答说:“是夫子之瓮。背面写有丹书,他人莫敢打开。”钟离意说:“夫子,圣人。之所以遗存此瓮,想来悬示后贤。”于是打开了悬瓮。 瓮中得一素绢文书,书文说:“后世修定我书,董仲舒。保护我车,擦拭我鞋,开我竹瓮,会稽钟离意。玉璧有七枚,张伯藏其一。”钟离意随即召来张伯询问:“玉璧有七枚,为何藏一枚啊?”张伯叩头谢罪,交出玉璧。 有感:与后一篇,同为圣人或贤人,未卜先知的故事。那高悬的竹瓮,是夫子留存下来的一只独眼,观望着后世,指点迷津。土中埋玉,是对一个人的测试吗?也或者是警示吧!一枚玉片的占有,竟将在无形中,佩戴于他胸前,一生一世,每每低头自视,便会扪心省察一番。祸兮,福兮? 2018、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