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平凡的世界》一书曾经风靡一时,影响过我们这一代人的整个中学生活。那个时候似乎没有度过这本书很丢人。所以也就赶潮流读了一遍。只不过,那个时候读的很懵懂,似乎没有什么感觉,远远比不上金庸武侠小说来的带劲。也正因为如此,也就没有什么过深的印象。
多年过去,年龄与阅历伴随生活,不经意间,在人生困惑中再次捡拾起这本书来,竟有别样的滋味。真的很有感觉,隐隐地刺激了自己的灵魂。
书里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生命的故事就像我们的朋友,或者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那么的真切。就好像我们也是其中的一个,在时代大潮中我们禹禹前行,每一个个体都在挣扎着活出自己的样子。从街头流浪人,农民,工人,普通干部,商人,省委书记等等,无一例外。历史的长河卷走的是无数个浪花,至于哪一个浪花大,哪一个浪花小,只有卷起来的刹那间浪花自己或者周边的浪花知道,然后就是沉寂。如果拉长了时间的维度就更没有什么印迹,多大的浪花与多小的浪花似乎也不会有区别。
走出那些活生生的故事细节,感悟那些关于人生的思考,正像刺一样扎心,因为,太深刻,太真实。
人生活着的意义何在?哪些事情会让你觉得有动力?哪些事情会让你很绝望?书中主人公少安所奔赴的是家庭或者生产队的责任,他觉得自己是个男子汉,应该或者习惯于挑起家庭的重担,去完成大家期待的任务。在后来的发达过程中也是如此,他觉得自己身上肩负着改变村里贫穷的使命。所以,他觉得人生很有意义,活的就很起劲。
另一个主人公少平则是感觉自己有一股子对新鲜或者更大视野的认知欲望,有一种挑战自己潜力,追求超我的内在动机。在后来,他觉得自己被明明一家所需要,被自己班组所需要,所以,他要用自己宽厚的肩膀去担当矿井里结实的生活。
就连王满银也在流浪街头的秋夜想到自己家里还有孩子和老婆,原来她们也是需要自己的。当他感受到需要和被需要的时候,居然顿悟了,然后跑回去老老实实过日子。
当然,这其中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的追求与人生探索的情形数不胜数。
一本书,讲了千古人生。人类这一个大舞台,不知道讲了多少故事,数量足够大。但,晴天下没有新鲜事,其本质是一个故事总在反复演绎,只是版本不同,主角或者环境在变化。最后可以固化的还是那些我们千百年来念叨的事情,譬如哲学,最后就问你三个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翻译一下就是你出生于什么样的定位?你给自己创造了什么样的装备?你想干什么,愿意干什么,能干什么?
反过来思考,可以让一个人作为人生意义高度去拥有的,或者去做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被需要?牵挂?责任?名誉?挑战?使命?总有一种东西存在,才可能激励着你前行,否则,你只会觉得自己被挖空,没有意思,整天忙于慌乱地填补自己的落寞。
平凡的世界,人们需要立心。心立,则价值生。价值生,幸福感才会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