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对于她这样的大龄女青年,无疑不是一场审讯。
回家的那十天,每天都是同一个话题-结婚。前几年,觉得自己年纪还小,谈到这个话题,就直接怼回去。可是今年不太一样了,年前参加的是小自己四岁的表妹婚礼,年后参加的是小自己五岁的表弟婚礼。
一瞬间,亲戚们都注意到她。连她自己也意识到,原来传说中的30岁就要来了。
她在上海深圳漂泊了四年,一线城市待得久了,很多事情也就想开了。原以为练就了无比强大的内心,可一回到家,還是不得不卸掉盔甲,接受劈头盖脸的教育。
你工作再忙,也不能留在深圳吧?
看你花钱大手大脚的,月工资多少啊?
存款有多少啊?
深圳有什么好,还不如我们这县城,吃的纯天然,空气也清新,主要是房子买得起……
来自各位亲朋好友所谓的关怀,每天都让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年前四五天,有亲戚介绍的对象要求见面了。每天一个,持续到年三十。有时父母一起跟着,在咖啡厅远远观望,想象着未来女婿的模样,在心里打分。如果父母觉着不合适的,回家了还好点,不会过多说什么。但如果父母看过觉得一表人才,门当户对,那基本上就是非常满意了。
父母的各种劝说,甚至逼迫。有些不太好听话也会随着情绪爆发出来。
你也掂量一下自己有几斤几两,年龄放在这呢,不能眼睛放在头顶上找对象吧~
男孩只要忠厚老实,家庭过得去,对你好就不就可以~
想嫁一个高富帅,总得想想自己是不是白富美啊~
她遇到的最后一个相亲对象,恰恰满足了父母对女婿的要求。男孩的父母在城里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盖的三层小楼;男孩和她年纪相当,高中毕业当了八年兵,退役回来安排在县人民医院做后勤;男孩对她很满意。
见面时,双方父母都在,父母表明态度是很满意,男孩妈妈更是承诺如果正月订婚便立马买辆车给两人。
可是她,一个快30的姑娘,过了冲动恋爱的年纪,更不可能闪婚。她和父母说再处处看,可是现实问题是,她过完年回深圳工作,男孩在家,隔着一千多公里的路程,这还如何继续呢?
父母的唉声叹气,让她心里很沉重。
她唯一确定的事情,就是不会回到县城生活。
当初千辛万苦考上大学,留在城市,没有什么比自己的信念更重要。婚姻固然重要,却也不能委曲求全。过不过得好自己的一生,只有自己知道。
她最喜欢的爱情故事是《何以笙箫默》,故事里的何以琛不愿将就,成全了他和赵默笙的幸福结局。
她也不愿意将就,愿意等待那个有缘人,多等几年又如何,我们还有余下的一生。
幸福是父母希望的结局,可是选择如何幸福是自己的权利。
能不能把行使权交还到我们自己手中,让我们这些成年人自己去选择如何获得幸福,获得怎样的幸福。
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