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和姑娘吃完晚饭坐沙发上听歌,听着听着就开始围绕这首歌聊起来。这一聊竟然聊了2个多小时,聊的内容回头想很值得我思考。
说实话我一直把她当小姑娘,一直觉得大人的很多事她不懂,可是昨天主要是她在讲我在听,开始她说我一直否认她的感受和想法,她很生气的给我说:“你会聊天吗?把天都聊死了!”
我突然觉察到我一直有经验主义,自我意识太强,还有不信任种种心理活动一直在对抗她的讲话,我赶紧看了看她笑着说:“对不起,我一直在否认你的感受和想法,让你感到不舒服,实在抱歉,你说我听就可以。”
她开始谈家庭关系,谈到她看到的妈妈和爸爸的关系以及对她和弟弟的影响(积极的的消极的),再谈爸爸妈妈和他们姐弟俩的关系,最后谈到我们这个小家和姥姥姥爷家、爷爷奶奶家的关系,谈她看到的问题,谈她对这些事情的感受、想法和决定,她一直问我感受、想法和决定?
我真诚的和姑娘说了很多心里话,情到深处被带动的几度哽咽,突然觉得姑娘和我谈了一个好大的话题,家庭关系是每个人都要处理的关系。
接着她跟我谈信任,她问我最信任谁?为什么会对这个人产生信任?为什么对有些人不信任呢?给我说人必须要有信任的人。必须带着爱去信任你认为可以信任的人。
最后谈生气、焦虑和控制,给我说之所以生气和焦虑是因为我对别人没有足够的信任,因为想控制别人,她很讨厌这种感觉,她不喜欢控制别人,也不喜欢被别人控制。最后举例还说到她和班上同学的关系上,讲到控制、自由、平等,还有爱的传递,最后还对自己生活做了憧憬,她问我相信她的憧憬能实现吗?必须要给她一个肯定的回答,她说她相信吸引力法则,通过她的阐述这个话题居然是一个闭环讨论。
一场两个小时的聊天她说她问,我只要回答就可以,问的我中途几度落泪,她给我说你平静一会我们接着聊,她谈话热情很高,居然没有被我情绪带走,贴心的是聊天时还放着轻松的音乐,提前约定了我对她的话不评判不否定不点评。
聊完我心里相当的吃惊,看着姑娘心想这是成熟还是天赋?这哪是10岁女孩和妈妈的聊天,这明明就是她在给我做教练呀!
难道因为我是灯下黑?她虽然有些想法有点不成熟,但是思维逻辑很清晰,她能把自己置身事外却能把各种关系看的清清楚楚,就是我们所说的假我和真我区分出来,也知道自己怎么应付,把最好的最坏的结果都能坦然说出来,并且说她都可以承担。最后抛给我问题让我好好思考,下次再聊!
最后她说之所以跟我聊这么多就是想让我倾诉发泄下,她觉得我最近有点焦虑,她担心我抑郁。这份爱瞬间感觉好厚重!
我一直担心她快到青春期了,对于她要面临的事情各种引导,说实话对于她学习也有焦虑,她都能感受到我的担心和焦虑,今天她给我当教练彻底把我引导梳理了一次,看来我多虑了,孩子各有所长,不能老盯着孩子的短板,这样容易此消彼长。
最后她给我讲了一个情绪处理故事,故事是自编的《生气汤》,让我用于释放情绪。我说我听过《石头汤》,还没听过《生气汤》。她说那你就好好听下。
从前有个小孩叫巴克,他有一个非常善良的妈妈。有一天巴克放学回家气冲冲的踹了一脚门,门被踹开后他进到屋子里边,坐在餐桌旁椅子上,很生气的拿着自己的包开始敲打桌子,妈妈看见了说:“巴克,来帮妈妈一起煮汤,好吗?”巴克说:“不!” 然后妈妈想了想说:“来嘛,妈妈需要你的帮助。”巴克就很不情愿的来到厨房,妈妈说:“我刚才看到你很生气,我们一起来煮一锅生气汤,好吗?”
巴克立马眼睛亮了问妈妈:“生气汤怎么煮?”妈妈说:“把你不爱吃的食材选一两个放进锅里煮,把你生气的话说对着这锅汤说,说到你不想说了为止,然后把这汤倒掉。” 这会你就不生气了。
她讲完故事还建我做饭时如果生气就可以用这个办法。如果你没有条件煮汤,你就找个杯子或者瓶子接点水,对着那杯/瓶水说你想说的气话,说完盖上瓶盖摇一摇后倒掉,也就不生气了。我试过,我奶奶唠叨我,我就去卫生间用瓶子接了水对着瓶子的水说:“我不想听你唠叨,我很生气,我不想听你唠叨,奶奶你太唠叨了!吧啦吧啦……”说完我把瓶盖盖上摇两下倒掉,出来我就不生气,心情也好啦!还给我说:“妈妈,你要不现在接瓶水试试效果。”
我说:“我明白了,谢谢你教的办法了,我这会不生气,等我下次生气了再用这个办法。” 她还叮咛我下次记着用。
我知道她是用《石头汤》改编,《石头汤》讲的是爱的分享,信任和幸福。先不说这个方法是否可操作,她的《生气汤》没有分享,自己消化,自己处理。能看得出她不喜欢和别人起直接冲突,她对待情绪选择先冷静,自己处理情绪,然后开心对待每一个人。
我听完故事一时语塞不知道说什么,这孩子是何等的修炼?我这会心里想着下次要不试着对瓶子的水说下生气的话,是否真的灵验。
晚上11点了,女儿说睡觉吧!我却陷入的沉思,我对今天女儿的谈话需要消化,需要捋一捋思路,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救赎,我在思考谁在拯救谁?
但我依然相信爱是一切问题解决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