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长听从了教育专家的意见,动不动就爱说一声对不起,这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因为太多的对不起也是一种绑架。
我们的对不起会引起对方的歉疚心理,在道德上让听到的人很不舒服,还不如自然一点,用肢体语言,或者是另外一个更有价值的方式来让孩子感觉。
这个方式是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的,那本书也是针对这个现象,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就是我们要把生活中的对不起,变成请原谅。
因为对不起是单方面的,就是对方接受和不接受自己道歉就够了,但是请原谅,是要看对方的态度的,对方有不原谅的权利。
这才是真正的尊重,我们可以在生活里想一想,一个家长和孩子在一起,家长有了错误就说一句对不起,孩子出现问题就很难用对不起解决。
还是举一个例子吧,一个家长说好了,只要下一次考试比这一次强很多,就要做一个奖励,而奖品是一部手机,这让孩子特别期待。
因为下一次就是中招考试了,所以孩子也没有任何怀疑,上到高中是要给自己一些新的配置的,因此他开始了努力。
结果,应该说是不出意料,孩子考上了重点学校,做到了超常发挥,连教了孩子三年的老师,都说想象不到。
可是那个家长并没有给孩子买手机,因为家里的经济状况出了问题,孩子的爸爸住了医院,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一切都没有办法像原来一样了。
当孩子要去高中的时候,他开始怀疑家长原来的承诺,因为在这中间,和家长交流的时候,家长总是在说对不起,孩子就没有办法交流了。
是做出承诺那个母亲找到我的,就在前一段时间,他说他丈夫已经没问题了,可是孩子一直不学习,几个月的时间,每一次考试都很差。
高中的老师开始怀疑原来这个孩子是不是有问题,其他同学也开始小声的质疑,而这个孩子只是苦闷于心里有个疙瘩。
他每当学习的时候,就会隐隐约约的不舒服,还有一点疼痛的感觉,当我们交流一段时间以后,我就感觉他们之间缺少一个请原谅。
后来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了,那个母亲和他的孩子,母亲说要尝试尝试,他感觉对不起和请原谅没有区别,作用也许不会太大。
而那个孩子却认为他没有要对方原谅的事,我就让他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自己因为一件礼物伤害了母亲,如果母亲不在乎自己的话,会来咨询吗。
那个孩子也就希望试一试,看一看母亲的态度,这需要一个特殊的时间,我选择了他父亲的出院日,因为只是一个手术和需要疗养一段时间而已。
其实,以后的一切都想我所思考的那样,当母亲说出来自己的艰难和家庭的不易,最主要是对孩子的愧疚,并且请孩子原谅的时候。
那个孩子也想到了我说的,他站起来,给母亲鞠了一个躬,也说了自己错误的地方,并请母亲原谅,自己以后会好好学习的。
这就是请原谅代替对不起的价值,希望每一个家长都可以把原谅的权利交给孩子,而不是只是一句对不起自己就解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