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艾嘉的一场情感教育课

相爱、相亲,是当我们遇到了一个对的人之后最想去做的事。

然而人性是如此复杂。两个人,没有“爱”也许相守一生;有“爱”呢却又可能死了都见不到最后一面。

仅仅是一个“爱”字就能操控我们的生活吗?我们当然都知道不是这样。所以,才会有影片里老人几十年的孤独守望、总为各种生活琐事产生分歧却不分开的中年夫妻、明明还爱却不会再等待的年轻情侣。

爱不是爱情。爱包含了太多,坚守、内疚、责任、默契、牺牲、委屈...甚至放手。

以为自己深爱对方,却弄得生活一地鸡毛。以为爱了一辈子,却连面容都陌生。

爱是什么。或许只是梦里你年轻时候的那张笑脸。

而也许终其一生,我们也学不会如何去爱。

姥姥后来见到了自己亡夫生前和城里媳妇的照片以后,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认识过这个自己守望了一辈子的丈夫,心心念念的以为自己守着的是自己的一家之主,最终连合成的一张合照都不能有一个好的结尾,不属于自己的就是不属于自己,也许自己一辈子都执着错了,抚着亡夫的遗骨哭过最后一次,终于释怀说出那一句“我不要你了” 是放弃了自己误以为的爱和执念。

“陌上花开 不忍不开 等浪蝶归来天涯有约 落叶有情 舍不得腐坏 不敢期待 只有等待 ...”这是电影<<相亲相爱>>的主题曲,在电影结尾听到阿达轻轻吟唱这首歌时,淡淡地感伤,丝丝的喜欢,值得慢慢地品味。至于电影里的爱情有三种:一种是姥姥的孤独终老、从执念至释怀的爱情;一种父母的相濡以沫、恩爱厮守;一种是年轻人的短暂相爱后的离别。而这首歌里表达的应该是一种忧郁感伤的情怀。对于我来说,最感动的还是那种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的爱。当看到那一幕: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张艾嘉的丈夫开着那辆真正属于他们的车,用并不悦耳的歌声吟唱着那首  ;而张艾嘉在他身边幸福地哭泣。心里慢慢地漾起一种暖暖的感觉。

那我们呢,所期待的是怎样的爱情呢?内心的执念到底是什么?在灵魂的最深处,是什么让彼此相守.而这种爱的温度能保持多久?一个月...一年还是..一辈子?

这部影片给我最大的感受除了感动以外那便是扎心了。一开场就用死亡做开篇,紧接着把为人子女对父母亲最真挚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迁坟合葬却受到父亲原配的阻扰。而姥姥的出场引发了一段关于坚守与自由、代沟与理解的故事。张艾嘉用一个家庭事情作为整部影片的导火线,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揭开家人之间内心的隐秘,进而去探寻三代人的情感世界。

最早看到的张艾嘉拍的影片,应该是七十年代的那些片子了,过目不忘的容颜和那曲《爱的代价》,统统改变在这场《相爱相亲》里。好在没有那种崩溃式的塌陷,我非懵懂少年,能接受一切冷酷的事实。

意外,竟看到了牌坊。印象中这东西是要报经天子批准才能建造的,片中所见处矮矮小小,不及富贵人家的门楼,古时为这牌坊浪费青春的女子不在少数,越畿者被施以重刑甚至付出生命的也颇多,更多的,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无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道德绑架。

影片从老奶奶对着遗照说他怎么不像了开始扭转,她终于接受老公只是虚幻记忆的事实,才有了那句我不要你了,这不是不要,是一种心态的超脱,这种心态我一时无法描述清晰,只能于笔外体会。

隔壁王太太不能再坐你的车了!是该片为数不多的笑点之一。是真的不能坐了,我们要出去旅游,补偿曾经浪费的青春,你不去我也出发,此处应证了上一代的婚姻状况:我可以扔下你。上一代是再娶,而我是孤身出游。这种暗示或承接是该片的重点,容易被人忽略,两者我都不看好,但这确是常常发生的事实,让人琢磨不透的事实,为什么就可以舍下,且那么的决绝。

能不能不呢?答案是不能。

我可怜姥姥其人生际遇,唾弃她的坚守,鄙视她的愚昧。两个女人都“爱”著同样一个男人。而这个男人,承担了对另一个女人应儘的责任和义务,但把自己的身心,交给了爱情。谁该拥有谁?谁又辜负了谁?感情就是,永远傻傻分不清。当剧终,那个苦守的女人最终选择了让前夫“进城”,你不得不承认,两心欢喜的爱,才是真爱,而真爱,是无敌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